夏天易流汗,除擦汗外,按摩 3 个止汗穴效果佳。合谷穴在“虎口”,可使汗腺收缩;复溜穴在小腿,能调节水分代谢;足三里可调节机体。中药如麻黄根等也能止汗,还有多种食品如乌梅等。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止汗妙招吧。

夏天出汗按摩3个止汗穴

1.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
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按揉要点: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 复溜穴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
“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按揉要点: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3.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
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
按揉要点: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中药止汗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1. 五味子,大枣,桃干,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

2. 生黄芪,大枣,浮小麦,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

3. 黑豆,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适量乌梅、桃干,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4. 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

5. 五味子、五倍子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

夏天易流汗,按摩合谷、复溜、足三里 3 个止汗穴效果佳。合谷治手汗,复溜促水分代谢,两者搭档效果好。足三里强壮身心,调节免疫。中药如麻黄根等及食品乌梅等也能止汗,多种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让夏天不再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