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患抑郁症,内分泌变化等致情绪紊乱,天气也影响情绪。老人抑郁需重视,发生率高,风险大,自杀率高。受年龄、社会变迁等五因素影响,其抑郁特点多样,躯体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与寿命,家人应特别注意预防。

为何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年龄增长带来的压力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下降,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即使是微小的刺激,也可能导致他们心理承受不住,进而引发抑郁。


社会变迁的冲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许多老人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例如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难以融入网络生活,或难以接受新鲜事物。这种不适应感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进而诱发抑郁。


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

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比如亲人离世、生病等,这些事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经济因素的困扰

一些老人在年轻时将财产分给子女,却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因经济状况不佳,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些经济问题会严重影响老人的情绪,增加抑郁风险。


家庭地位的变化

过去,很多老人在家里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现在子女逐渐长大,承担起家庭责任,老人的话语权可能下降。这种家庭地位的变化,会让一些老人感到失落和无助,难以适应,进而导致抑郁。


老年人抑郁的特点

心境低落

轻度抑郁的老人可能只是感到闷闷不乐,没有愉快感,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重度抑郁的老人则会感到生不如死,生活悲观无望,感觉无助,并伴有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甚至幻觉。这些症状都可能导致精神分裂。


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会变得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脑子变慢,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难以进行社交生活。


意志活动减退

抑郁症患者的行为会变得缓慢,生活疏懒,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他们甚至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这类人群极容易自杀。


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早醒、入睡困难、睡眠浅)、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这些躯体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极容易减少寿命。


老人抑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老年人抑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更容易被抑郁“盯上”,而且老年人抑郁自杀比例非常高。年轻人自杀,许多时候是因为冲动,比如家庭矛盾等,但老年人自杀一般是早就想好了,也不跟别人说,偷偷去做,所以家人、照护者要特别注意预防。


老人易患抑郁,受年龄、社会变迁等五因素影响,自杀率高。其抑郁特点多样,心境低落、思维迟缓等,还会致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寿命。家人及照护者应重视,预防老人抑郁自杀。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