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0 - 3 岁宝宝常患拉肚子。爸妈常陷入误区,以为是菌痢或吃坏肚子。其实多因轮状病毒,0 - 5 岁婴幼儿易感染,秋冬季高发,会致水样腹泻等症状,护理不当易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且有多种传播途径,需注意消毒等。

秋季宝宝拉肚子误区

误区一:腹泻就一定是由菌痢或者细菌引起的

很多家长在秋季发现宝宝出现发热、咳嗽、呕吐和拉肚子等症状时,往往会误以为是细菌性腹泻或者中毒性痢疾,并为此感到恐慌。其实,秋季宝宝拉肚子最常见的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在0-5岁的婴幼儿中尤为常见。
轮状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秋冬季节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所以这种病毒引起的腹泻被称为秋冬季宝宝拉肚子。这种病症在我国各地多发,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很流行。
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水样腹泻,并伴随发烧、呕吐等肠胃炎症状。拉出的便便可能呈现有恶臭的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如果护理方式错误,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二:腹泻没有传染性,是由于宝宝吃的不干净

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儿腹泻是没有传染性的,只是因为宝宝吃坏了肚子。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轮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秋季宝宝拉肚子后,大便中富含轮状病毒,容易污染环境,并有可能导致局部流行。
此外,家长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如果在处理便便后没有彻底消毒洗净双手就去接触奶瓶和宝宝的玩具,就可能会再次让宝宝感染轮状病毒。
除了粪-口传播,轮状病毒还可以通过生活用水、医护人员的手以及医疗器械传播。因此,给宝宝喂食前一定要注意洗手,经常清洁消毒宝宝的玩具和餐具,宝宝专用的奶瓶清洗后要高温消毒20分钟。秋季宝宝拉肚子后,要妥善处理宝宝的便便,宝宝使用过的便器和尿布都要彻底消毒。

秋季宝宝拉肚子需警惕误区,别误认菌痢或吃坏肚子。多因轮状病毒,0 - 5 岁婴幼儿易染,秋冬高发。症状多样,护理不当会致严重并发症。要注意洗手、消毒玩具餐具等,妥善处理便便,避免再次感染。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