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为宝宝不分场合发脾气等行为烦恼。孩子易受周围人影响,学会各种行为模式。面对孩子大声喊叫,可找安静处让其宣泄,打断吵闹活动改安静游戏,订家庭规则避免大声叫喊,用温和声音要求孩子,若怀疑听力有问题需专业评估。
面对孩子大声喊叫,家长如何应对?
避免模仿,从小培养良好沟通习惯
孩子容易受到周围人影响,学习到一些行为模式。如果家里有大人说话声音很大,不分场合发脾气,孩子也更容易学会这种行为模式,说话声音也会越来越大,稍有不顺心也会发脾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习惯。首先,要杜绝在家庭中大声喧哗的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用温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避免在另一个房间里大声叫喊。其次,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当需要跟孩子说话时,要找到孩子,跟他面对面说话,而不是大声叫喊。最后,要制定家庭规则,禁止在家里大声喧哗。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
当孩子大声喊叫时,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
1、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喧闹的空间,例如游戏室或卧室,并在门边加装隔音材料,降低噪音干扰。当孩子声音越来越大时,可以引导他进入这个空间。
2、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要求他改做一些更安静的活动,例如玩猜谜游戏或盖房子游戏。
3、不要对孩子大叫,要用温和平静的声音要求孩子遵守你的指示。通常,当孩子注意到你在耳边轻声说话时,他会平静下来听你说话。
排除听力问题
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需要反复提醒,或者说话不清楚,经常说“什么?”,家长应该考虑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
1、孩子经常感冒导致耳朵感染发炎,可能会暂时影响听力。
2、如果怀疑孩子有听力问题,应尽快安排专业的听力评估。
面对宝宝不分场合的行为,家长可采取多种方法。给孩子热情能量出口,找专属喧闹房间;打断吵闹活动改安静游戏;制定家庭规则,面对面交流;用温和平静声要求;若怀疑听力问题,及时安排专业评估。让孩子在良好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