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新妈咪面临喂养问题。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按需或按时哺乳,不同阶段时间和奶量有别,并需服浓缩鱼肝油滴剂。1至2个月、2至3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时间间隔延长,奶量增加,中间加喂汁水,母乳不足时补加牛奶。
早产儿以高热量、易消化吸收的早产儿奶水为主食,体重达标后可换正常奶水或混喂。奶水优点多但价格高、购买不便。换奶要渐进缓慢,否则易胃肠不适或身体过敏。矫正月龄达四周足月可渐增辅食,胃肠不好需暂停。
早产儿指孕期不满37周的新生儿,多数体重不足2500克。护理要点包括:有紫绀及气促者按需给氧;体温过低者注意保暖,调节暖箱温度湿度;补充维生素C、D、K;早产妇本人乳汁适合早产婴,喂奶后宜斜侧卧,观察有无紫绀。
近日网上流传早产婴儿被保鲜膜包裹图引关注。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等,要加强护理。护理包括保温、补充维生素、预防感染等。儿科医生称早产儿生后可用保鲜膜包裹,可减少水分丢失避免体温快速下降,因体温下降程度与死亡率成正比。
新生儿一般爱吃母乳,但有的宝宝不吃。4-6个月宝宝因成长需求应加辅食,但仍可吃母乳。宝宝不吃奶可能是厌奶期、胀气、后天疾病、先天疾病、便秘、心理因素。宝宝不吃奶影响生长发育,可能营养不良、脱水,家长要留意其成长曲线图。
新生儿吃奶时间短通常正常,但体重不增可能有问题。宝宝吃奶情况取决于妈妈奶量和反射,奶量足则时间不短,不足则可能多吃且每次时间短。宝宝体重增长异常,需唤醒继续吃饱。温暖时少穿衣物,利于宝宝集中精力吃奶。
新生儿多数时间在睡觉,妈妈要趁宝宝醒时进行亲子互动。满月宝宝有诸多喜好,如在微暗房间被竖抱会睁眼,喜欢看人脸、听心跳等。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宝宝互动,如竖抱观景物、交谈、抚摸、抓握听音、做口嘴游戏等,以促进宝宝成长和亲子关系。
有妈妈反映宝宝最近一周总吐奶块,这可能是新生儿贲门松弛症,发生率约2%,多在出生一周内发生。症状有轻有重,轻者吐少量奶块,非每次哺乳后都吐;重者量大且频繁,甚至喷射状。若孩子睡眠好、不常哭闹、吃奶有食欲,无需特殊治疗。宝宝吃奶后竖抱拍嗝可减少吐奶,这是因宝宝胃呈水平状等所致。
很多父母会给宝宝换奶粉,但这是不对的。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充分,常换奶粉易致“转奶不适”,出现哭闹、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不利健康和营养补充。非换不可时要慎重,可选大品牌如雅培等。总之常换奶粉对新生儿没好处,若无必要不建议换。
新生儿若母亲剖腹产或奶水不足,可选奶粉作替代品。购买奶粉要看蛋白质含量和营养比例。婴儿奶粉分四种:早产儿奶粉适合未足月且消化弱的宝宝,体重正常后换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粉按年龄配置,不适应需更换;防过敏奶粉针对乳糖不耐受宝宝;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适合肠道受损的宝宝。父母应依宝宝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