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以为避免特定致敏食物宝宝就不会过敏,实则不然。像南瓜、番茄、三文鱼、葡萄等常见食物,不同宝宝也会过敏。爸妈们要牢记饮食安全法则,逐样添加少量尝新,找出过敏食物,过敏发生时巧应对,保障宝宝饮食安全。

常见的食物也可能导致宝宝过敏

案例分享

很多妈妈认为只要避免接触常见的过敏食物,比如蛋清、芒果、奇异果,就能预防宝宝过敏。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食物也可能导致宝宝过敏。以下是几个妈妈分享的案例:


1、@小米拉妈妈:我家小米拉对南瓜过敏,每次吃完南瓜就会拉肚子。开始以为是偶然事件,但后来尝试了几次,只要辅食里添加南瓜就会拉肚子,现在我们都不敢给她吃南瓜了。
2、@叶子妈妈:原本以为番茄是安全食物,没想到叶子居然会对它过敏。只要吃了番茄,嘴角就会红起来,而且会很痒,她的小手不停的去搓脸。我也想不明白,想带她去做过敏源测试,但爸爸说没有必要,以后不吃番茄就好了。
3、@晓晨妈妈:三文鱼含丰富的DHA,对眼脑发育好,我们就试着在晓晨的辅食里添加了三文鱼泥,但接下来的几天,发现晓晨爱挠身体,当时猜测应该是对三文鱼过敏了。停了一个月后再尝试给他吃,他还是出现了同样的身体瘙痒的反应,于是就能确定晓晨是对于三文鱼过敏,短期内他的辅食餐单里我们都不敢添加三文鱼了,只好换其他不会引起过敏的鱼类。
4、@小PP妈妈:小PP超爱葡萄的,吃过黑加仑、红提、青提等几个常见的普通品种,都没有出现异样。上周奶奶买了夏黑葡萄回来给他吃,结果当天晚上嘴角就红了,手频繁的抓嘴角,估计痒得难受。接下来的几天,过敏情况继续恶化,原本治愈的湿疹都给引出来了,身体出现干燥、起粒、瘙痒,肠胃也不好,出现了腹泻,折腾了一周时间,小PP都瘦了一大圈了。吓得我们再也不敢买夏黑葡萄了。


看到这些案例,是不是很意外?南瓜、番茄、鱼肉、葡萄这些常见的食物,原来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每个宝宝都是个体,同样的食物,对一个宝宝可能完全适应,但对另一个宝宝可能就会出现过敏反应,所以所谓的宝宝过敏食物表是不可靠的。更重要的是让宝宝尝试,通过反复的尝试,出宝宝的身体特点,找出让自家宝宝过敏的食物。


饮食安全法则

虽然让宝宝尝试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成长本身就是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降低过敏风险,确保宝宝的饮食安全。以下是一些妈妈要牢记的饮食安全法则:


1、逐样添加 少量尝新

在宝宝添加辅食的初期,妈妈们通常会严格遵守逐样添加的原则。但随着宝宝接触的食物越来越多,妈妈们可能会放松警惕。建议在宝宝3岁前,对宝宝的食物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宝宝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找出过敏食物

想要宝宝不过敏,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规避过敏源。常用的方法叫做“食物回避+激发”,是诊断过敏的金标准。当妈妈们怀疑宝宝对某一食物过敏时,应及时去除该食物,若症状明显见好,再有意识地接触被怀疑的食物,若过敏症状再次出现,即可确定过敏。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宝宝对什么食物过敏了,日常的喂养中也能做到更加的放心。


3、过敏发生时巧应对

如果宝宝不慎进食了过敏食物,引发了身体的过敏症状,需要如何应对呢?


1、先观察宝宝的身体和情绪反应。如果宝宝脸上、前胸、后背出现红斑,但精神并无异常,这种情况并无大碍,妈妈则可放心。无需处理,宝宝的过敏症状会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就自动消失。期间可以适当的给宝宝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具有抗组织胺的作用,减轻因组织胺释放化学物质造成过敏现象。
2、如果吃完食物后身上出现严重的腹泻、瘙痒、红斑时,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获得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


每个宝宝个体有差异,常见食物也可能致敏。如小米拉对南瓜过敏,叶子对番茄过敏等。爸妈们要牢记饮食安全法则,逐样添加少量尝新,找出过敏食物,过敏时巧应对,在尝试中总结宝宝身体特点,避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