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肝癌发病率达 4%超全国水平,广州医学院论坛上,汤钊猷院士从生物学角度介绍肝癌治疗趋势。过去以病理学为基础,如今兼具生物学特点,癌症治疗研究对象变为整体,综合治疗将是长远方向,早诊早治也有局限。
从生物学角度看肝癌治疗的趋势
病理学和生物学的结合
过去接近一个世纪,医学界对肝癌的治疗都是建立在病理学的基础上的。病理学主要研究癌细胞,治疗的目标是消灭肿瘤、癌细胞,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手段,并且以控制肿瘤的总有效率来作为评价治疗方法的指标。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生物学也开始影响肝癌治疗,目前的治疗兼具病理学和生物学的特点。
站在生物学的角度看,癌症治疗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癌细胞,而是机体遗传条件、体内微环境和癌细胞三者组成的整体,所以从生物学角度评价一个治疗方法,是要看患者的总生存期,其中包括患者带瘤生存的时间。分子靶向治疗、免疫基因疗法等是生物学方面的主要应用手段。
癌症侵袭转移可能“改邪归正”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肝癌治疗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即既要针对肿瘤,也要针对残留的肿瘤细胞,“肝癌既是局部病变,更是全身病变,兼顾病人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系统的全身综合治疗将是长远的治疗方向。”
癌症的转移让不少肿瘤患者和家属谈之色变,但医学界利用一个用了12年时间建立的肝癌转移模型系统发现,实验室小鼠体内的微环境可以明显改变癌的生物学特性,“这说明癌症侵袭转移可能使病情变坏,也可能使病情变好,今后的综合治疗有望能让转移的癌细胞‘改邪归正’。”他同时表示,综合治疗的不同模式目前都还处于开始阶段,通过循证医学证明的还比较少,但从生物学角度研究综合治疗将会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早诊早治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早诊早治无疑使手术切除肝癌的效果大大提高。临床上把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这类患者目前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3%,但如果等发展到大肝癌才发现病情并且进行手术切除,五年生存率只有30.9%。
但他指出,手术切除肝癌的五年生存率都已经接近了高限,提高的空间似乎并不大。以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做过的小肝癌切除手术为例,1958年至1974年间的5年生存率只有1/3,而在1974年至1989年达到了55.2%。“然而从1989年到2005年,这一数字仅仅上升了几个百分点,说明手术切除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已经接近了其高限,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射频、肝移植等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
他还表示,即使是小肝癌也有很高的侵袭、转移或者复发的潜能,“所以早诊早治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汤钊猷从生物学角度阐述肝癌治疗,指出治疗兼具病理与生物特点,综合治疗是趋势,癌细胞转移有变好可能,早诊早治虽提高手术效果但仍有局限,说明肝癌治疗需多方面考量,综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