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初期易现“斜视”“对眼”,这是双眼未发育完善等原因所致。多数为正常生理现象,随月龄增长会消失。但需注意,若不重视可能诱发对眼等情况,如体位、玩具摆放等问题。区别真假“对眼”,捏鼻梁用手电筒照可辨。
宝宝对眼:真假识别与应对
对眼的成因
很多宝宝出生初期,可能会出现斜视或“斗鸡眼”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对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真的患有对眼。
1. 发育不完善:宝宝刚出生时,眼球调节肌肉尚未发育完善,双眼协调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对眼现象。
2. 凝视习惯:新生儿会长时间凝视周围事物,这也会造成视觉上的对眼错觉。
3. 鼻骨发育:婴幼儿鼻骨尚未发育完全,双眼距离较近,也会让父母感觉孩子是对眼。
宝宝对眼的分类
1. 假性对眼: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对眼现象是暂时的,属于假性对眼,随着宝宝月龄增长,眼球调节能力会逐渐发育,对眼现象会自然消失。
2. 真性对眼:部分宝宝的对眼现象是由于眼球肌肉发育异常导致的,属于真性对眼,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何识别真假对眼
1. 捏鼻观察:轻轻捏起宝宝鼻梁处的皮肤,用手电筒照射鼻梁,观察灯光落在瞳孔的位置。若灯光落在双眼瞳孔中央,则是假性对眼;若灯光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则是真性对眼。
2. 观察眼球位置:仔细观察宝宝眼球的位置,如果眼球始终偏向一侧,则可能是真性对眼。
对眼现象的应对
1. 假性对眼:无需治疗,随着宝宝成长,对眼现象会自然消失。
2. 真性对眼: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防止对眼现象
1. 改变宝宝睡眠体位:经常变换宝宝的睡眠体位,避免光线始终照射在宝宝的一侧眼睛上。
2. 避免过多玩具:不要在宝宝婴儿床附近挂太多、太杂、太近的玩具,避免宝宝过度集中注意力在近距离物体上。
宝宝出生初期看似斜视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随月龄增长会消失。但需注意,不注意可能致对眼等情况,如变换体位等。假性对眼一般无需治疗,真对眼要尽早治疗,区别办法是捏鼻梁照光,落在瞳孔中央为假性,落在角膜外侧为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