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感冒高发,发烧常见。中医称按摩、搓脚可退烧,如按摩合谷穴、搓热脚心等。还可适当饮生姜水发汗。发烧时不能一发烧就吃药,也别执着打点滴,应先做物理退烧,如酒精擦身、喝热水等,若无效需就医。

发烧时的中医退烧方法

按摩穴位

中医认为,按摩特定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发烧症状。合谷穴,位于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处,是常用的退烧穴位。方法是:双手互相按压合谷穴,直至产生酸胀感,持续按压数次,可以感受到身体热度有所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并非适用于所有发烧情况,对于高烧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的发烧,应及时就医,切勿单纯依赖按摩退烧。

搓揉肢体

搓脚是另一种中医推荐的退烧方法,尤其对小儿发烧有一定的效果。方法是:脱去孩子的鞋袜,用双手搓热孩子的脚心,然后顺着小腿向上搓,再搓揉手臂和手掌。同时,可以用热毛巾擦拭孩子的后背,促进出汗,帮助降温。
对于婴幼儿,操作过程中应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皮肤损伤。
除了搓揉脚部,还可以搓揉其他部位,例如手部、腹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散热。

辅助退烧方法

生姜水

中医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适量饮用生姜水可以帮助身体排汗,从而降低体温。方法是:将生姜切片,加水煮沸,趁热饮用。如果孩子不喜欢生姜味,可以在生姜水中加入少量红糖调味。
生姜水仅作为辅助退烧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1、生姜水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刺激肠胃。
2、生姜水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3、生姜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特别是对于婴幼儿。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避免盲目服药

发烧并非一定要立即服用退烧药。尤其对于轻度发烧,可以先多喝水,休息,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再考虑服用退烧药。服用退烧药后,若体温仍持续高烧,应及时就医。
1、切勿自行加大药量或缩短服药间隔。
2、应选择适合自身年龄和病情的退烧药。
3、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不良反应。

理性看待输液

发烧并非都需要输液治疗。输液会增加身体负担,并且对于轻中度发烧,输液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口服药物。除非有特殊情况,例如脱水严重、无法进食等,否则不建议盲目选择输液。
1、输液会增加感染风险。
2、输液需要较长时间静卧,对于儿童来说比较困难。
3、输液并非所有发烧都能治愈,需根据医生诊断进行治疗。

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是指利用外部手段降低体温,例如使用冷敷、温水擦浴等。酒精擦浴虽然曾经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酒精易吸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建议使用。 多喝热水,保证充分的休息也是物理降温的重要措施。
1、物理降温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就医。
3、物理降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冬季发烧常见,中医有妙招。按摩合谷穴、搓脚可退烧,小儿也适用。适当饮生姜水加红糖调味,配合按摩搓脚效果更佳。发烧别着急吃药,可先物理退烧,如酒精擦四肢等,无效及时就医,别执着打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