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增多,有人因怕胖不敢吃肉,却致贫血等问题。其实吃肉太多或太少都不好,专家称 6 个时候最该吃肉,如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期等,适量吃肉益处多,不吃或多吃都不对。
肉类摄入的误区与必要性
不吃肉的危害
很多人出于减肥或预防慢性病的考虑,选择不吃肉。但长期不吃肉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
1、缺铁性贫血:肉类中的血红素铁比植物类食物中的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不吃肉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严重者会导致提前进入更年期。
2、免疫力降低: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问题。
3、内分泌失调:脂肪是人体激素分泌的原料,长期不吃肉会导致脂肪摄入不足,影响激素分泌,造成女性的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还会加速人体的衰老。
4、皮肤变粗糙:肉类是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A、维生素 D 等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长期不吃肉会导致这些维生素摄入不足,造成皮肤干燥粗糙、患上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5、结石:不吃肉的人往往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植物性食物富含草酸,易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结石。
吃肉的必要性
肉类对健康并非可有可无,适量吃肉对身体有益:
1、提供优质蛋白质:肉类蛋白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促进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肉类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3、延缓肌肉衰减:老年人肌肉流失速度加快,肉类可以补充蛋白质,延缓肌肉衰减,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4、改善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瘦牛肉、瘦猪肉、瘦羊肉的摄入,帮助补充铁元素,改善贫血症状。
5、补充营养: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需要补充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肉类可以提供这些重要的营养物质。
合理摄入肉类的建议
面对肉类,既不能不吃,也不能吃太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摄入。《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40~75 克畜禽肉、40~75 克水产品和 40~50 克蛋类。以下 6 个时候尤其需要摄入肉类:
1、缺铁性贫血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瘦牛肉、瘦猪肉、瘦羊肉的摄入。
2、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肉类的充足摄入。
3、老年期:为延缓肌肉衰减,老年人也要保证肉类的充足摄入,推荐吃瘦肉、海鱼。
4、孕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应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如鱼肉、禽肉、蛋类、瘦肉等。
5、哺乳期:哺乳期妈妈需要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保证乳汁营养充足。
6、减肥期:减肥者不必减少动物性食物,可以选择瘦牛肉、去皮鸡肉等脂肪含量较少的肉类,晚上少吃。
7、健身期:健身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帮助肌肉修复,但不可过量,以免造成身体负担。
肉在健康饮食中有着重要地位,不吃或多吃都不好。专家建议,应根据自身情况在 6 个时候适量吃肉,如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等时期。合理摄入肉类,能避免诸多健康问题,对免疫力、内分泌等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