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的妈妈为宝宝做清洁本是好意,却可能惹宝宝讨厌。过度清洁会引发宝宝健康问题,如易生病、皮肤干痒、拉肚子等。专家建议,妈妈只需做好基本清洁,避免过度消毒和擦洗,让宝宝适当接触病菌,增强抗菌机能。

妈妈的洁癖,惹宝宝讨厌?

我会容易生病

一项研究显示,过度清洁可能增加宝宝患过敏几率,常见的如湿疹和哮喘。身体有着自身对抗病菌的免疫系统,而家居太干净,或者妈妈清洁太过火,特别是使用消毒剂擦洗日常用品或衣物,不仅阻断宝宝接触少量细菌,而且消毒剂慢性进入人体还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削弱免疫能力,更易生病。
宝宝身体一旦适应了无菌环境,突然的病菌袭击会让身体无法抵御,宝宝就容易患病。所以,让宝宝脏一点反而不容易生病哦

我的皮肤又干又痒

每次宝宝外出玩耍回家,妈妈一定都会叮嘱宝宝要用洗手液洗好手,或者洗澡再换上家里干净的衣服。事实上,婴幼儿皮脂分泌少,患“冬季皮炎”,婴儿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对保暖、防止感染和外部刺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冬天,过度洗手、洗澡很容易使得宝宝体表自然的油脂缺失,宝宝皮肤又干又痒出现皮疹,严重者可能造成孩子长大后成为皮肤敏感人群。
建议妈妈给宝宝洗手、洗澡用清水洗就可以了,尽可能不要用消毒纸巾或者免洗洗手液,尽量不选含碱性的沐浴产品,非用不可则要选pH值中性的沐浴露,洗完澡后,立刻擦上无刺激的保湿润肤品。

我会常常拉肚子

吃进嘴里的妈妈总是粗心不得,最怕宝宝病从口入,所以每次宝宝用完奶瓶、餐具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消毒。过于认真消毒婴儿奶瓶,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就给白色念珠菌营造了繁殖机会,容易导致鹅口疮等疾病的发生,宝宝也容易出现拉肚子毛病。
妈妈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消毒奶瓶、餐具尽量不要用奶瓶消毒液,而应该每次用完后用温开水冲洗、晾干,定期用开水煮沸消毒即可。

我的小JJ很痒

小宝宝大小便不能自理,通常都是爸爸妈妈负责搞定。粪便脏脏的滞留在私处附近会引起各种瘙痒炎症,但瘙痒的感觉也可能是由于妈妈过度擦洗所致。当妈妈过多地用纸擦或水洗肛门时,其自然油脂就会被去除无余,导致干燥瘙痒。
宝宝长大以后同样情况也会发生在他的小JJ周围,过度清洁可能会使他的阴毛向肉中生长并引发小脓疮。所以妈妈只要小心地做好基本清洁就好,避免简单粗暴地给宝宝反复清洗。

我的耳朵鼻子会疼

有些洁癖妈妈每天都会给宝宝做“日常清洁”,包括掏耳朵和挖鼻屎。一些妈妈用棉签掏耳朵不仅会导致耳屎栓塞发炎,还有可能使耳鼓破裂。另外,宝宝鼻子比较柔嫩,每天给挖鼻屎容易损伤宝宝鼻腔皮肤组织,一旦受损就会给细菌侵入开辟道路,继而产生感染。
给宝宝清洁耳朵鼻子育婴专家建议,给宝宝清洁耳朵只需滴几次过氧化氢滴耳液或矿物油即可,没必要每天帮宝宝掏干净。另外,不管是多大的宝宝,清理鼻腔建议放在宝宝洗澡过后,热气会让鼻腔的分泌物软化,如果是鼻腔边上的用棉签沾润肤油增加润滑度后再轻轻处理,如果是鼻腔深处的,建议用吸鼻器处理。

我的小指头也会疼

剪指甲是一个注意卫生的好习惯,能够有效的防止细菌滋生。但是很多妈妈过于频繁地为宝宝修剪指甲,这样会使指甲向肉里生长,严重时可能引起骨质发炎或溃烂最终导致截肢。
即便是常见的指甲向肉里生长,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烧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长。因此,建议妈妈给宝宝剪指甲不要纵向修剪指甲两侧也不要剪得过短哦!

医生建议:对于年轻父母盲目为宝宝“消毒”的行为,有医生提醒,孩子还是“脏”点更好。过度的干净即使能让宝宝避免接触许多致病病菌,但同时也让宝宝少了机会接触正常的菌种,导致身体的抗菌机能降低。一旦宝宝无可避免置身比较脏的环境,病菌入侵宝宝就更容易生病。所以妈妈的洁癖,还是应该要有“度”。

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度的环境与护理。妈妈们别因过度洁癖而伤害宝宝,让宝宝适当接触病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注意日常清洁细节,避免过度消毒和粗暴清洗,让宝宝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