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宫颈癌防治现状

广东省宫颈癌发病率处于较高状态。数据显示,广东省宫颈癌发病率为 13.5 例/10 万人,死亡率为 3.97 例/10 万人。在农村地区形势更加严峻,一项研究纳入 12148 名广东怀集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发现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达 378 人/10 万,宫颈癌检出率为 65 人/10 万。这表明广东省宫颈癌防治形势严峻,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宫颈癌不仅发病率高,其治疗费用也相对高昂,我国 2015 年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子宫颈癌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在 29274.6 - 75716.4 元人民币/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目前,广东省积极响应世卫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从 2022 年起对适龄女生进行 HPV 疫苗免费接种,这体现了广东省政府保障女性健康,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决心。同时,广东省女性总人群 HPV 感染率约为 7.3% - 10.6%,感染型别前 6 位依次为 HPV 16/52/58/18/45/6,占所有 HPV 感染型别的 69.7%。HPV 检测结果阳性的女性常表现出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社会心理及性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困扰。

综上所述,广东省宫颈癌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宫颈癌防治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防治举措

(一)医防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作为全省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中心和“两癌”筛查项目管理单位,建立了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整合了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筛查、诊断与治疗、随访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健康教育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女性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疫苗接种方面,将体检科与成人接种门诊放在一起,方便群众接种 HPV 疫苗,妇科医生出诊解答疑问。筛查工作中,具备独立筛查区域与功能分区,配备细胞学室、检验科等,能够独立完成细胞学检查及 HPV 检测等初筛工作,并为筛查异常者提供后续建议和随访管理。对于诊断与治疗,设有阴道镜检查诊室、子宫颈病变治疗门诊/病房,配备专业设备,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随访管理则负责各类服务对象的随访,建立规范管理档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二)妇科门诊晚期宫颈癌患者减少

妇科门诊晚期宫颈癌患者减少主要得益于医防一体化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医防一体化服务模式整合了多个环节,提高了广大女性对宫颈癌的防治意识。通过健康教育,让更多女性了解宫颈癌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疫苗接种降低了 HPV 感染风险;筛查工作能够早期发现病变,及时进行治疗。自 2009 年起,我国启动大规模组织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为 35 - 64 岁农村女性提供免费宫颈癌筛查,2019 年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提高了筛查的覆盖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2023 年宫颈癌筛查 48685 人,发现宫颈癌 87 人,有 1020 位病人宫颈癌前病变被及时发现并治疗,阻断了宫颈癌的发展进程。在基层医院,宫颈癌筛查诊断也逐步取得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效果,提高了早期诊断率。

(三)宫颈癌治疗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宫颈癌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更好地使用现有药物提高了生存几率。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领导的一项国际试验发现,在开始放化疗前进行为期 6 周的化疗,可将因罹患宫颈癌而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 35%。另一方面,生物免疫治疗也提高了治愈率。生物免疫治疗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局部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作用。它还可以弥补手术、放疗、化疗的不足,防止复发和转移,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例如,解放军 307 医院作为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全军肿瘤治疗中心,运用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对癌症的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部分肿瘤的长期生存率达到 70%以上。

三、广东省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

(一)明确行动目标

广东省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明确,2030 年前要完成三大目标:持续推进适龄女孩 HPV 疫苗接种服务,15 岁之前适龄女生 HPV 疫苗首针接种完成率达到 90%;35-64 岁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 70%;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 90%。

(二)行动内容与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的行动内容主要围绕宫颈癌一、二、三级综合防治措施展开。

普及防治知识,推广 HPV 疫苗接种: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妇联、工会、教育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宫颈癌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科学宣传 HPV 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必要性等知识及相关政策。继续实施适龄女生 HPV 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卫生健康部门公布辖区有资质的接种门诊名单,教育部门组织适龄学生自愿接种,积极鼓励 15 岁及以上适龄妇女接种,做好咨询服务,提升疫苗接种的可及性、便利性和规范性。

加强宫颈癌筛查服务,促进早诊早治:健全宫颈癌筛查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升 35—64 周岁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重点关注农村、城镇低保及从未接受过筛查的适龄妇女,完善流动人口在常住地接受筛查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工会、妇联作用,加强女职工宫颈癌筛查服务,尤其是面向困难企业女职工、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等群体,加强公益性宫颈癌筛查服务。通过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筛查治疗服务网络,将筛查出异常的妇女及时转介到指定诊治机构,形成闭环管理。

规范宫颈癌治疗,加大医疗救治保障力度:推广应用统一规范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对检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参保患者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和住院的医疗费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完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护理和营养、心理支持等配套措施,发挥中医药在宫颈癌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新模式。

保障措施包括:

健全宫颈癌综合防治网络:建设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提供 HPV 疫苗咨询和接种服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医疗卫生机构为常态化初筛机构和确诊治疗机构,并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宫颈癌防治联合体,促进 HPV 疫苗接种咨询、宫颈癌筛查及诊治的一体化管理。

提高宫颈癌防治能力:健全各级宫颈癌防治专家团队和师资力量,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宫颈癌防治人才培养,重点培养阴道镜、分子实验、病理等重点专业紧缺人才。组建省级技术指导专家组,定期对宫颈癌筛查机构及诊断治疗机构开展质控和指导。

推动宫颈癌防治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多渠道收集数据,探索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女性 HPV 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电子病历、慢病监测、肿瘤登记、死因监测、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

促进新技术参与宫颈癌防治:积极推广宫颈癌筛查和诊疗适宜技术,探索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宫颈癌筛查和诊疗服务流程,包括 AI 辅助宫颈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利用“云上妇幼”等远程医疗技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和治疗指导。

四、展望未来

广东省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努力和成果。从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到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再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都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方面,广东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 HPV 疫苗免费接种,接种率超预期,最高达 98%。这一举措为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宫颈癌筛查服务,促进早诊早治,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率。

另一方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全省的宫颈癌防治工作树立了标杆。该模式整合了多个环节,提高了广大女性对宫颈癌的防治意识,减少了妇科门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数量。

然而,消除宫颈癌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女性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研究显示,中国可采取措施在 2047 年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广东省作为全国宫颈癌防治的先锋,只要我们持续努力,有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宫颈癌防治工作。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宫颈癌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宫颈癌防治工作贡献力量。广大女性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宫颈癌筛查和疫苗接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消除宫颈癌的目标而努力,为广大女性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