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健康状况关乎着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呼吸道疾病作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备受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呈现出多种病原共同或交替流行的态势。据统计,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对于 1 岁内婴儿尤其危险,高达 85% 的合胞病毒相关住院婴儿是健康足月出生且未合并任何基础疾病。此外,呼吸道疾病是 1 岁以下婴儿住院的首要原因,尤其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危害婴幼儿生命健康的疾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综合项目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旨在提升妇幼保健系统工作人员对常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儿童重点呼吸道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降低疾病对患儿家庭和医疗资源造成的负担。同时,通过汇集社会、医护、家庭等多方力量,为宝贝们的呼吸道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二、项目成果展示

(一)技术文件形成

《婴幼儿重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专家共识》及《婴幼儿中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指南》等技术文件的形成,为婴幼儿呼吸道健康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专家共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及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联合制定,旨在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公众对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关注。其中明确了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疾病流行特征,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不同病毒的临床表现、季节特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有所不同。同时,也指出了疾病危险征象,对于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咳嗽等严重症状的婴幼儿,应立即就医。结论强调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从多个维度提升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疾病预防能力,包括提高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预防接种等免疫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及改善一般性预防措施的执行率。

(二)多方力量参与

该项目汇集了社会、医护、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为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保驾护航。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志媛介绍,项目自 2023 年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将发挥龙头带头作用,推动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在 “多方协力 为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保驾护航” 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围绕医护人员婴幼儿保健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与疾病预防实践及效果评价等内容,分享了各自对项目推进的建议和展望。来自 16 个省和计划单列市的 66 名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多方参与的积极态势。此外,赛诺菲中国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提供善款捐赠用于支持项目开展,项目还得到了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儿童医院等十余家单位的 25 名专家鼎力支持,北京、山东、广东、湖北、浙江等十四个省市参与到本次项目中。未来,项目将继续汇集多方力量,携手并进,共同推进项目高效开展,为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促进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三、预防疾病需多方努力

(一)全社会共同参与

预防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绝非一方之力可为,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作为婴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孩子之前和为孩子准备食物时,确保手部清洁,防止将细菌和病毒带给孩子。同时,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孩子接触病毒的机会。

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各类公共场所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作为组织实施方,更是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发挥龙头带头作用,积极推动项目工作顺利实施。一方面,加强对妇幼保健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对常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意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大对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综合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确保项目高效开展。

(二)具体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重要措施之一。家长要教导孩子经常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打喷嚏或咳嗽后。洗手时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揉搓至少 20 秒,确保彻底清洁双手。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避免接触患者也是关键。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让婴幼儿接触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如果必须接触,请戴上口罩并在接触后立即洗手。对于已经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婴幼儿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注意环境卫生同样不可忽视。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排出污浊空气。可以每天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此外,要经常清洁婴幼儿可能接触到的表面,如玩具、门把手、桌子等,防止病毒滋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可以为婴幼儿提供天然的保护屏障。合理安排婴幼儿的饮食,确保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果、蔬菜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小婴儿可由家长抱着或躺在推车里外出,大孩子可参加骑车、跑步、爬山等亲子活动。同时,要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为婴幼儿健康护航之策

(一)多方面呵护呼吸道

1. 多喝白开水

多喝水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为呼吸道感染是细菌附着在嗓子和扁桃体后繁殖和增长的结果。婴幼儿应多喝白开水,尤其是在秋季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多喝水可以冲洗黏附在呼吸道上的黏液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2. 喝奶后喝点白开水

宝宝喝了含糖或者蛋白质多的饮料后,如果不喝白开水,牛奶、果汁会附着在呼吸道里,就相当于给细菌增加了营养,容易诱发感染。所以,喝完奶或饮料后要给孩子刷牙漱口,最好再喝几口白开水,以冲洗掉嗓子里的牛奶或果汁。

3. 经常清洗鼻子

人的鼻子里附着有几十种细菌,经常用凉白开或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可以使细菌附着的机会减少,也就减少了感冒发烧的可能。家长可以用专门的鼻腔清洗器,帮助婴幼儿清洗鼻子,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4. 冷水洗脸

让孩子每天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可以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如果孩子适应后,可以试着在水里加一两块冰块,让水更凉些。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渐适应冷水洗脸,不可操之过急。

5. 脚部保暖

如果孩子脚部着凉,会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改变,使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尤其是小孩子,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脚部受凉很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家长要给宝宝穿上合适的袜子和鞋子,保持脚部温暖。

6. 感冒好彻底再上幼儿园

宝宝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到暂时性抑制。如果在这段 “暂时性” 免疫力不足的时间不注意保护孩子,就很容易使孩子再次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宝宝感冒好彻底后再上幼儿园,避免再次被感染。

7. 适度锻炼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对孩子来说,户外散步、踢球、跳绳、骑小自行车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二)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宝宝提高免疫力需要均衡营养,可以适当给宝宝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例如,鱼、虾、肉等动物蛋白,尤其是深海鱼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优质蛋白质,对于提高免疫力非常有帮助。胡罗卜、黄瓜和猕猴桃、橙子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像糙米、全麦等粗粮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果宝宝无法通过食物获得足够的营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奶粉。比如澳优能力多原装奶粉,特别添加了母乳中七种特有的免疫成分,让宝宝营养同时提升免疫力,其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slgA) 和粘液素对初生宝宝的幼嫩呼吸道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

(三)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对宝宝的发育至关重要。睡眠是身体和大脑休息和恢复的时间,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认知和行为发展以及情绪健康。新生儿每天需要大约 18~20 小时的睡眠;成长到一岁时,睡眠时间为 15 个小时左右;上小学时,需保证 12 个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三年级之后,即儿童九岁左右时,睡眠时间为 10 个小时左右。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这是促进身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同时,大脑会进行信息整理和巩固,有助于宝宝学习和记忆新的信息。睡眠充足的宝宝通常会更加警觉和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习和探索周围的环境。此外,睡眠也有助于调节宝宝的情绪和行为,使其更加稳定和易于安抚。睡眠也有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宝宝更容易生病。

(四)注意饮食均衡

宝宝在感染潜伏期饮食要清淡、爽口、易于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小儿感冒初期大多是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同时还伴有头痛、咽痛、恶心等症。所以这种情况下尽量要卧床休息,饮食上可多吃含有维生素 C 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可加快病毒的排出。可给予板蓝根颗粒或者金银花口服液等中成药抗病毒治疗。如果用药治疗超过 3 天以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最好去医院检查血常规,排除细菌感染引起。

(五)维持环境卫生

保持宝宝所处环境空气流通,注意温度、湿度适宜。每日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保持 20℃~24℃,相对湿度保持 55%~60%,减少非显性失水,以降低痰液黏稠度。采用消毒液消毒病室地面,2 次 /d。同时,要避免宝宝过敏因素,如花粉、尘螨等。家长要经常清洁宝宝的衣物、被褥、玩具等,防止病毒滋生。保证宝宝呼吸顺畅,一旦发现宝宝有呼吸不畅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五、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一)常见症状与处理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鼻涕等。咳嗽可能是干咳或有痰咳嗽,家长可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痰。鼻塞会导致宝宝呼吸不畅,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液缓解。流鼻涕时要及时擦拭,保持宝宝面部清洁。

对于慢性鼻炎,症状有反复鼻塞、流涕,可使用鼻腔喷雾剂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就医治疗。鼻出血可能由于鼻腔干燥、外伤等引起,可让宝宝头部稍向前倾,用手指按压鼻翼止血,同时保持鼻腔湿润。慢性咽炎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可让宝宝多喝水,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二)对婴儿的特定影响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症状表现可能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咳嗽以及发热等。并发症可能包括中耳炎、气管炎等。

婴儿哮喘发病原因可能是免疫力低下、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等。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急促等。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炎治疗或雾化。预防方面要做好呼吸道隔离,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防寒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还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提升免疫力。

先天性喉喘鸣症状为吸气时喉部有喘鸣声,一般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 D 和钙。

(三)对儿童的特定影响

儿童哮喘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胸闷等。过敏性鼻炎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鼻窦炎可出现鼻塞、脓涕、头痛等。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肺炎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喉炎则有声音嘶哑、咳嗽、咽痛等表现。

(四)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呼吸道疾病可能导致婴儿和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患病期间,宝宝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长期患病还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问题,如焦虑、烦躁等。学习能力也会下降,频繁生病缺勤会错过课程,身体不适和药物副作用影响学习效率。

(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呼吸道疾病会使婴儿和儿童睡眠质量下降,如夜间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等症状,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饮食也会受限,疾病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对食物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营养摄入。长期患病还会给家庭带来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六、展望未来

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综合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我们深知,保护婴幼儿呼吸道健康的道路还很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汇集多方力量,为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促进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社会层面,我们期待更多的公共场所能够积极参与到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保护中来。商场、超市、图书馆等场所可以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增加空气净化设备,为婴幼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活动空间。媒体也应持续发挥宣传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广泛传播婴幼儿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同时,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也可以继续为项目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共同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医护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将继续发挥龙头带头作用,加强对妇幼保健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隐患。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多关于婴幼儿呼吸道健康的研究项目,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家庭作为婴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护理能力。积极参加各种育儿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疾病预防知识。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共同为宝宝的呼吸道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相信,在社会、医护、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婴幼儿呼吸道健康促进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宝宝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婴幼儿的呼吸道健康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