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80%疾病与水有关,伤寒等五大疾病由水不洁引起。饮用问题水易患痢疾,症状有发热腹痛等。多发夏秋,婴儿起病缓,3 岁以上急。水型传播易暴发,西医治疗有常规、抗生素等疗法,需根据病情选择,以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问题水引起的疾病——痢疾
什么是痢疾?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是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
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
痢疾的临床表现
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
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
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
志贺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较重,易出现中毒型痢疾,多见于3~7岁儿童。
人工喂养儿体质较弱,易出现并发症。
痢疾的感染途径
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西医治疗
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
1、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
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2、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
3、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4、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5、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饮用问题水易引发痢疾等疾病,其症状多样,夏秋多发。水型传播是重要途径,治疗需综合运用常规疗法、抗生素等。家长应重视,做好防护,保障孩子健康,避免因水不洁导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