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肉类常见,有些肉却不能多吃甚至不能吃,易致病。像烧煮过度的肉就需当心,200℃ - 300℃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癌的芳族胺基。工业污染致癌占 50%,饮食占 35%,此前低估了食物有毒化学物致癌因素,用微波炉烧肉并倒掉肉汤可避免其危害。
别吃烧煮过度的肉
过度烧煮肉类,容易产生致癌物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但是,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当代生活中,工业污染对人体致癌影响占50%,而饮食的影响占35%。以前我们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致癌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问题没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
建议使用微波炉烹调肉类
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别吃腌制肉
腌制肉类含有亚硝酸盐,易致癌
腌肉时,为了使肉味更鲜美,通常要在肉里加入大量的盐,并辅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这些腌制剂进入人体后,会与肉类中的胺类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腌制肉制品会增加患食道癌、胃癌等癌症的风险。
腌制肉类含盐量高,不利于身体健康
腌制肉类含盐量高,经常食用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应尽量减少腌制肉类的摄入,选择新鲜的肉类食物。
别吃变质的肉
变质的肉类含有大量细菌,易引起食物中毒
变质的肉类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产生毒素,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注意肉类的保鲜,不要食用变质的肉类。
如何辨别肉类是否变质
1、观察肉类的颜色和气味:新鲜的肉类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变质的肉类颜色发暗,气味发酸或腐败。
2、观察肉类的表面:新鲜的肉类表面干燥,没有粘液;变质的肉类表面潮湿,有粘液或霉点。
3、用手摸肉的温度:新鲜的肉类摸起来凉爽,变质的肉类摸起来发热。
别吃生的肉
生肉含有寄生虫和细菌,易引起感染
生肉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和细菌,例如绦虫、蛔虫、沙门氏菌等。食用生肉会导致寄生虫感染或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将肉类充分煮熟
为了避免感染,建议将肉类充分煮熟,达到中心温度70℃以上,才能杀死大部分的寄生虫和细菌。
别吃过量的肉
过量的肉类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肉类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过量的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天摄入的肉类量不超过100克,并选择瘦肉、鱼肉等低脂肪的肉类。
肉类应均衡搭配其他食物
建议将肉类与蔬菜、水果等食物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减少肉类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日常生活中吃肉要注意,别吃烧煮过度的肉,200℃ - 300℃下易产生致癌的芳族胺基。工业污染致癌占 50%,饮食占 35%,未搞清前别过度烧煮,用微波炉烧肉并倒掉肉汤可避免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