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宝宝易生病。本文将介绍宝宝在春天最易患的 5 种疾病,首当其冲的是感冒。2 岁以下婴幼儿最易感染,症状轻微但持续时间长,病因多样,治疗以对症为主。家长需留意,过敏鼻炎无发烧,婴幼儿感冒可能伴呕吐腹泻,应及时就医诊断。
宝宝春天最容易发生的5种疾病
1. 感冒
春天是气候趋暖,早晚冷热不定的季节,也是宝宝最容易生病的时候。婴幼儿受凉,最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以感冒为主,医学上常常称之为急性鼻咽炎。
症状
1. 流鼻涕
2. 鼻塞
3. 喉咙不适
4. 咳嗽
5. 发烧
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4~10天。
好发族群
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发生感冒,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且容易并发中耳炎、副鼻窦炎及肺炎等症状。
病因
感冒的病原,最多的是鼻病毒(rhinovirus)、冠状病毒(coron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等。腺病毒所致的症状,一般比较持久。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者,比较严重。
治疗
一般感冒的治疗对症治疗即可,无特效药。要多喝开水、多休息,不需要给予抗生素。但如果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如:中耳炎、鼻塞、淋巴腺及肺炎等),应及时做诊断给予抗生素治疗。
小叮咛
1. 过敏的鼻炎,不会有发烧症状。
2. 婴幼儿的感冒,偶而会有呕吐或腹泻的情形。
3. 是否有并发中耳炎及肺炎等,应尽早请小儿科医师做专业诊断。
2. 肠胃炎
春天是细菌和病毒活跃的季节,宝宝的肠胃功能也比较弱,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引发肠胃炎。
症状
1. 腹泻
2. 呕吐
3. 发烧
4. 腹痛
5. 食欲不振
病因
肠胃炎的病因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等。
治疗
1. 多喝水,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
2. 暂停进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进食。
3.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小叮咛
1. 宝宝出现肠胃炎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
2. 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3. 保持宝宝的手部清洁,饭前便后洗手。
3. 湿疹
春天是湿疹的高发季节,宝宝皮肤娇嫩,容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导致湿疹。
症状
1.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
2. 瘙痒,宝宝会不停地抓挠。
3. 皮肤干燥、脱屑。
病因
1. 过敏体质。
2. 食物过敏。
3. 接触过敏原。
4.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变化等。
治疗
1.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
2. 避免接触过敏原。
3. 使用医师开具的药物治疗湿疹。
小叮咛
1. 给宝宝穿柔软、透气的衣服。
2. 不要给宝宝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沐浴露。
3. 注意宝宝的指甲修剪,避免抓挠加重湿疹。
4. 哮喘
春天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宝宝的呼吸道比较敏感,容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引发哮喘。
症状
1. 呼吸困难,喘气。
2. 咳嗽,特别是夜间咳嗽。
3. 胸闷。
4. 呼吸声音嘶哑。
病因
1. 过敏体质。
2.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等。
3. 感染,如病毒感染。
治疗
1. 使用吸入药物缓解哮喘症状。
2. 避免接触过敏原。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小叮咛
1. 注意宝宝的哮喘症状,及时就医。
2.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床单、被褥。
3. 如果宝宝出现哮喘症状,及时使用吸入药物。
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患者的排泄物等途径传播。
症状
1. 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多为水疱状。
2. 发热。
3. 口腔黏膜溃疡,可出现疼痛、流口水、食欲减退等症状。
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
治疗
1. 多喝水,补充电解质。
2. 使用医师开具的药物治疗。
小叮咛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
2. 避免接触患者的排泄物。
3. 及时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
4. 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及时就医。
春天宝宝易生病,本文介绍 5 种。其中感冒最常见,2 岁以下易患,症状多样持续 4 - 10 天,病源多样,治疗对症无特效药,多喝开水多休息,继发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过敏鼻炎无发烧,婴幼儿感冒偶有呕吐腹泻,应及时让医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