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有“四要四不要”。雷雨增多气温高,人体消耗大易出汗。应合理作息补营养,蔬果、喝水、熟食、睡眠都重要。还有三道食疗方助消暑,快来一起了解吧。

夏季养生“四要四不要”饮食常识

1、要天天蔬果、不要油腻食物

夏季蔬菜瓜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市面上常见的苦瓜、冬瓜、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都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尤其一些深色的果蔬,如胡萝卜、芒果、红黄番茄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天天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有益心血管健康和预防癌症。
如果吃过多油腻食物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人们会感到腹胀,不思饮食、疲倦感加重,要引起注意。

2、要足量喝水、不要含糖饮料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成人体重的60%~70%,血液中大部分物质也是水分,肌肉、肺、大脑等组织和器官中也含大量水分。
水在体内还起着物质运输、调节体温和润滑等作用。因此,每天要足量喝水。
咱们应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喝绿茶水、绿豆汤或酸梅汤等消烦除渴。
夏季多喝汤类也能调节口味,增强食欲。
研究发现,过量消费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肥胖的风险,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还是不要或少喝含糖饮料吧。

3、要吃熟食、不要生冷食物

夏季时节,人们往往喜欢生吃瓜果、海鲜等食物。
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容易繁殖,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到“三无”摊点吃不卫生的食物,很可能会染上疾病,大家要当心。
有人在天热时喜欢将一大碗冰镇啤酒或冰镇饮料一饮而尽,这种“刺激性”降温行为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从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此外,冰冷食物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燥热,但口腔受冰冷刺激后,容易造成唾液腺及舌部味觉神经、牙周神经迅速降温,甚至出现麻痹状态,刺激咽喉,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应,这种行为大家还是悠着点吧。

4、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懒床

立夏以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的现象,应根据节气变化,过规律的生活,有充足的睡眠。
有条件的中午最好小睡一会儿,尤其是老年人要通过午睡来补充睡眠。
中午没午睡习惯的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

夏季消暑推荐三道食疗方

1、绿豆丝瓜花解暑

方剂: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作法: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2、扁荷粥用于解暑

方剂: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作法: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费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效: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3、饮杨梅酒预防中暑

方剂: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作法: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气),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最宜。
功效:预防中暑。

夏季养生“四要四不要”需牢记,天天蔬果莫油腻,足量喝水忌含糖,吃熟不吃生冷物,充足睡眠别熬夜。还有三道食疗方助消暑,绿豆丝瓜花解暑,扁荷粥可消暑,杨梅酒预防中暑,让你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