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肚子有虫影响健康,可服驱虫药。但使用需注意七事项:针对性选药,空腹或服醋助效,剂量适量,肝肾功能不全等慎用,留意不良反应,两岁以下幼儿慎服,别盲目用药,保障宝宝健康。
给宝宝服用驱虫药需要注意的七个事项
1. 驱虫药需有针对性
父母可定时带孩子去医院化验大便,确定有无寄生虫,是哪种寄生虫,并有针对性地选用驱虫药。
因为有的驱虫药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只对一种寄生虫有效,切勿自认为孩子有虫,盲目服用驱虫药,影响孩子健康。
2. 驱虫药一般在空腹时服用
驱虫药可在饭后两小时服用,这时胃肠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易与虫体充分接触,驱虫效果更好。
如果服药前1小时食用适量酸醋,有助于虫体的驱除。
如果服药后较长时间不排便,应适量服些泻药促便排出。
3. 服药剂量要适量
剂量不足,虫体没有被麻痹,虫体受到药物刺激出现游窜,易引起腹痛、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等,而且驱不出来。
剂量过大,易中毒而且损害肝脏,因此,要避免常服或过量服用驱虫药。
但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应慎用或禁用驱虫药。
4. 用药时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如左旋咪唑(驱钩蛔)、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等咪唑类广谱驱虫药,极少数患者在服药后10-40天逐渐出现缄默少动、情感淡漠、思维抑制、记忆力障碍和计算力锐减等精神呆滞症状,有的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国内曾发生一例服用两粒驱虫药导致半身瘫痪的。
因此有咪唑类驱虫药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者儿童要慎用该类药物,并向医师说明。
5. 两岁以下的幼儿慎服驱虫药
两岁以内的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因此应慎用驱虫药。
6. 服用驱虫药期间要注意饮食
服用驱虫药期间,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7. 定期复查
服用驱虫药后,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认寄生虫是否完全被驱除,如果必要,可以再次服用驱虫药。
给宝宝服用驱虫药需注意多方面,要针对性选药,空腹或饭后服药并配合酸醋,剂量适量,肝肾功能不全等儿童慎用或禁用,用药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两岁以下幼儿慎服,确保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