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和肌肉拉伤对生活影响大,了解很关键。肌肉拉伤症状与韧带拉伤可相提并论,区别在于部位。肌肉拉伤有局部疼痛等表现,韧带拉伤有断裂等情况。平时要适度锻炼,做好热身,伤病后期可进行功能锻炼,还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肌肉柔韧性。
常见的韧带和肌肉拉伤症状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肌肉纤维因过度牵拉或收缩而造成损伤,其症状与韧带拉伤具有相似性,但主要区别在于发生部位的不同,肌肉拉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疼痛、压痛:受伤部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并且在按压时也会有明显的压痛感。
2、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受伤部位会发生肿胀,肌肉也会变得紧张、发硬,甚至出现痉挛现象。
3、功能障碍:受伤肌肉的活动能力会受到限制,例如无法正常弯曲或伸直关节。
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会加重。进行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时,疼痛会加剧或出现断裂的凹陷现象。有些伤者在受伤时会有撕裂感,肿胀明显,皮下淤血严重,触摸局部有凹陷或一端异常隆起,这可能是肌肉断裂的征兆。
韧带拉伤
韧带拉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因外力作用而造成损伤,其症状主要包括:
1、韧带断裂:韧带断裂通常发生在活动中做出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时,导致韧带被动牵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断裂。韧带断裂往往伴有扭伤和骨折。
2、韧带扭伤:韧带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受到损伤,但没有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
3、韧带挫伤:韧带挫伤通常发生在活动中做出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时,韧带损伤程度不严重,会出现红肿。韧带损伤后一般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内出血、血肿、关节肿胀、活动障碍、压痛。体检时发现牵拉韧带明显疼痛,如果完全断裂,关节稳定性下降。
预防和治疗
为了预防韧带和肌肉拉伤,平时应适度锻炼,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使关节舒展开,还要注意动作,不要用力过猛。伤病后期肿胀消除、疼痛减轻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1、前期采用被动方法,如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伸、旋转、牵拉,结合按摩效果更好。
2、一般在肿胀消除和疼痛减轻后即可施治,这样可以较好地减轻和松解粘连。
3、后期主动进行关节的功能活动,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肿胀或突然疼痛加重为宜。
提高肌肉柔韧性
提高肌肉柔韧性有助于预防韧带和肌肉拉伤。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拉伸方法:
1、坐式拉伸韧带:前胸向膝盖靠拢,膝盖不要弯曲,感觉腿部韧带与后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并作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重复动作12次。
2、卧式拉伸韧带:慢慢拉起绷直的左腿,膝盖不要弯曲,臀部与大腿肌肉绷紧,直到大腿与身体呈直角后停止拉伸,做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
3、简单动作:站直,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开,脚不要弯曲,大身向下弯曲,用手去碰脚尖。感觉到双腿内、后侧有拉伸的感觉。
4、仆步压腿: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体向直腿一侧振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5、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
了解韧带和肌肉拉伤症状及预防措施很重要。肌肉拉伤有局部疼痛等症状,韧带拉伤包括断裂、扭伤、挫伤等情况。平时要适度锻炼,运动前热身,伤病后期要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还可通过多种拉伸动作提高肌肉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