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后,不少宝宝出现便秘、烂嘴角等现象,需下火。春节后是宝宝“上火”高峰期,原因多样,如饮食不规律等。中医认为宝宝五脏有不同火气,可通过饮食调理,如莲子、菊花等,还可巧睡助灭肝火,调整睡眠规律,让宝宝春季养肝。

春节过后,宝宝上火怎么办?

宝宝上火的原因

春节过后,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出现便秘、烂嘴角等现象,甚至有时候要上医院找医生帮忙。出现这种情况,小编要提醒各位妈咪,春节过后是时候要给宝宝下下火了。每年的春节过后,都是宝宝“上火”的高峰期。
宝宝上火的原因有很多。春节这种大节日,宝宝也跟着大人们吃香喝辣,荤菜多、素菜少、高蛋白、高热量、油盐重,多少打破了宝宝平时的饮食规律。而且春节是春节开始,季节交替也非常容易让宝宝上火。

中医角度分析宝宝上火

上火分很多种,从中医角度来说,宝宝的心、肝、肺、脾胃都有不同的火气。按照中医主张饮食调理的原则,宝宝上火都是可以通过吃来下火的。

巧吃,不同火气吃不同食物

脾胃有火

主要症状

1、口唇生疮
2、牙痛
3、便秘
4、大便干硬

推荐食疗

板栗冰糖粥
板栗仁50克,粳米100克,将板栗仁切碎与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时,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小编点评

肉食过多、口味较重都容易引起脾胃上火。板栗有健脾胃、益气,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对于便秘宝宝有良好作用。粳米做成粥易于消化吸收,这款养脾胃的粥宝宝平时可适当吃些。

心有火

主要症状

1、口腔溃疡
2、口干
3、小便短赤

推荐食疗

冰糖莲子汤
带莲心莲子30克,加水煮至莲子变软,加冰糖适量。

小编点评

“小心肝”有火,主要是宝宝穿得过多,火热之邪内侵是引起的心火。《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清心去热”,除烦热、清心火、养心安神,对于心火内炽所致的烦躁不眠具有较好的疗用。所以,宝宝心火盛,可以常喝竹叶、甘草、灯心草、生地、麦冬煮成的茶饮,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

肺有火

主要症状

1、鼻腔干燥
2、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3、手足心热
4、舌头红

推荐食疗

冰糖银耳糖水:将银耳事先泡发,下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左右,起锅前加适量冰糖即可。

小编点评

主要由气候变化引起。以冰糖银耳汤为底,加梨子、百合、绿豆、菊花、莲子这几样。可以随意叠加,糖水或煮粥都可以。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也不妨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
温馨提示:除肺火,也可用呼吸咳嗽洗肺法,通过深呼吸和主动咳嗽,帮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增强免疫力。

肝有火

主要症状

1、眼干眼痒
2、眼屎分泌多

推荐食疗

菊花枸杞茶:枸杞先煮30分钟,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钟,就可作茶饮。

小编点评

预防肝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煮水,也熬些胡萝卜粥、山药粥、菊花粥、枸杞粥、番茄鸡蛋汤食用。

巧睡,睡得好才能灭肝火

除了吃,好的睡眠也可以帮助宝宝“灭火”。上面我们所说的“肝火”正是由睡眠不够或者睡眠不好引起的。春节期间频繁走亲戚或者出游,宝宝的作息时间容易紊乱。假期后期就应该逐渐帮助宝宝调整睡眠规律。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宝宝睡眠前玩得太兴奋,不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
2、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被子要轻、软、干燥,厚薄适中,厚有压迫感,薄则易感冒。
3、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因为积食、消化不良会让宝宝睡眠质量下降。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晚上的睡眠时间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肝排毒不好,容易引起肝上火。中医上说,人的五脏和不同的季节相对应。春季万物生发,肝气内应,所以,宝宝春季养生睡好才能养肝,如果伤了肝气,到了夏天宝宝就容易得寒病。

春节后宝宝易上火,爸妈可巧吃巧睡来防治。饮食上,莲子、菊花等可下火,不同部位上火有对应食疗。睡眠方面,睡前避免兴奋,营造良好环境,控制晚餐量,助宝宝养肝灭肝火,让宝宝过个健康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