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血小板低危害大,皮肤、粘膜易出血点,分娩时易大出血或血流不止。那平时该注意什么呢?血小板可凝固血液,孕妇血小板低要注意避免外伤感染等,提前住院准备分娩,产后也有诸多注意事项。

孕妇血小板低的危害

1. 皮肤和粘膜出血

血小板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凝血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导致皮肤和粘膜出现血点。

2. 分娩时大出血

孕妇血小板减少还会影响胎儿,甚至在分娩时发生大出血或出血不止,这非常危险。

孕妇血小板低的应对措施

1. 饮食调理

怀孕期间,一般不建议孕妇服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可以通过食用补血的食物进行调理。如果饮食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天然植物中药调理,减少药物对胎儿的伤害。

2. 咨询医生

如果血小板低的情况十分严重,需要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考虑胎儿的去留问题。

孕妇血小板低的注意事项

1. 避免外伤和感染

孕妇血小板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外伤和感染,减少血小板消耗。

2. 避免药物和检查

怀孕期间,孕妇要避免服用损害血小板的药物,例如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也要避免进行影响血小板的检查,例如X线检查等。

3. 预产期前住院

孕妇在预产期前一周住院,提前为分娩做好准备,可以减少分娩时发生危险。

4. 产前药物治疗

孕妇在生产之前要告知医生病史,医生会根据情况,在产前两周通过药物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

5. 产后住院观察

产妇顺利分娩后,最好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观察病情。

6. 避免母乳喂养

为了防止抗血小板抗体或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产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7. 产后休息和避孕

血小板低的孕妇产后要多休息,同时做好避孕措施,产后一般不建议使用避孕环避孕。

孕妇血小板低危害大,皮肤、粘膜易出血点,分娩易大出血。平时要注意避免外伤感染等,忌服损血小板药物,预产期前住院准备,生产前向医生陈述病史,产后多休息并做好避孕。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