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40 - 50 岁多发,我国发病年龄比国外早 10 - 15 岁。有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乙状结肠检查等普查方法,可早期发现病变,控制癌症发生与死亡,我们应重视这些检查。

大肠癌概述

大肠癌的定义

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
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发病率

据国内统计,大肠癌发病率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占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
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
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大肠癌的筛查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70%~75%发生在直肠和乙肠。
在中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肿块。
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便频、大便中有黏液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如做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则可能查到更高部位。

大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
如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检出息肉溃疡等消化道疾患,特别是大肠腺瘤的癌变率可达10%~20%。

乙状结肠检查

有条件者从50岁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检查一次。
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
约75%~80%的直肠、乙状结肠癌可藉乙状结肠镜予以确诊。
这种检查操作简单,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同时能采集活组织标本,还可通过电灼摘除腺瘤等癌前期病变。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40 - 50 岁多发,我国发病年龄提早。普查方法多样,直肠指检可查 8 厘米内病变,大便隐血试验初筛,乙状结肠镜能确诊。控制癌症于一、二级预防,可减少发病与死亡,大家应重视筛查。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