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沈琼教授开创食管癌筛查新阶段,后拉网细胞学渐减。2005 年《指南》出台,食管癌筛查有两方案。最佳方案内镜筛查精准,成本高适经济好地区;初级方案细胞学初筛结合内镜,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卫生资源欠缺地区。
食管癌筛查方法的演变
1. 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应用
1960年,沈琼教授发明“双腔管带网气囊”用于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开创了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普查的新阶段,推动了食管癌病理组织学、X线影像学和外科学的发展。
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实现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但随着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和染色方法的普及,其应用逐渐减少。
研究表明,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食管癌的敏感度较低,但成本低,可有效浓缩高危人群。
1. 1995年,王国清在437个食管癌高危人群中进行双盲对比研究,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食管癌的敏感度为44%,特异度为99%。
2. 2002年,在742个食管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双盲对比研究中,细胞学诊断引入美国液基细胞学标准,敏感度上升到78.6%。
2. 两种食管癌筛查方案
2005年,《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建议两种食管癌筛查方案:
1. 最佳方案:直接开展内镜筛查
该方案利用内镜检查及碘染色,并进行指示性活检,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以查出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和很早期的食管粘膜内癌。
该方法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医技操作,需要培养一支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技人员,成本较高,建议在经济情况较好的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
2. 初级方案:细胞学初筛与内镜检查确诊相结合
该方案首先开展细胞学拉网初筛,对细胞学诊断为SSI或ASCUS—N(美国液基细胞学标准)以上者,再进行内镜检查做出组织学诊断。
该方案虽然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但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卫生资源欠缺的食管癌高发地区。
食管癌筛查历经多种方法,从早期的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到如今的内镜筛查等方案。不同方案各有优劣,最佳方案敏感度高但成本高,初级方案操作简单成本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实现食管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