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难。因其恶性高、并发症多、发展快,多数就诊时已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治未病”原则重要,应做到戒酒、戒烟等,减少环境致病因素,预防相关疾病,警惕高危人群。
胰腺癌预防的“治未病”原则
戒酒与戒烟
尽管目前对饮酒是否会引起胰腺癌尚无定论,但减少饮酒,尤其是少饮和不饮高酒精含量饮料,可以避免发生胰腺炎,也可能会避免或减少发生胰腺癌的可能性。
戒烟对于预防胰腺癌尤为重要,尤其是要教育青少年不吸烟。每天吸烟量和烟龄长短与胰腺癌发生成正相关,从少年时期即开始吸烟者更易患胰腺癌。
饮食调整
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预防胰腺癌的发生,而增加钙的摄入则可减少发生胰腺癌的几率,尤其是对65岁以上的男性作用更明显。长期进高纤维素饮食与胰腺癌的发生成负相关,而大量增加饮食中糖类的比重所致的高热卡饮食与胰腺癌的发生成正相关。此外,要减少咖啡的消耗量,尤其要避免饮用去咖啡因咖啡。
减少环境致病因素
良好的环境因素对预防胰腺癌具有重要作用。应减少或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应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流行性病毒感染。避免长期接触与胰腺癌发生有关的物质,如某些金属、焦炭、煤气、石棉、祛脂剂、β-萘酚胺、联苯胺、甲基胆蒽、N-亚硝基甲胺、乙酰氨基芴和烃化物等,并尽可能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
减少相关性疾病发生
为减少胰腺癌的发生,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胆石症。提高妇女卫生保健工作,避免多次流产、卵巢切除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及时纠正各种内分泌紊乱。
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医生在广大人群中发现可疑对象,即高危人群,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病人既没有特异的症状,也没有特异的体征,全凭医生的高度警惕。病人所能提供的只有上腹胀痛,有时胀感超过了痛觉,其他只有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以及“突发性的糖尿病”等。这些无特异性的症状,临床医师若找不到其他疾病能解释以上这些症状时,进而经过对症治疗,以上这些症状未能改善改善后又恶化时,临床医师就应大胆怀疑。
应以预防为先,健康生活远离癌症。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等饮食,减少环境致病因素及相关性疾病。医生要警惕高危人群,及时发现可疑对象,通过对症治疗观察症状变化,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