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脂率的定义与重要性
体脂率是指身体脂肪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也叫体脂百分数,可以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多少,是评估身体脂肪含量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体脂率正常范围分别是女性是 20%~30%,男性是 12%~20%。如果是运动员,体脂率可能随着运动的项目发生变化,如男运动员体脂率可能是 7%~15%,女运动员人体的体脂率可能是 12%~25%。
体脂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脂肪含量,判断自己的体型是否正常。一般来说,体脂率越低,表示肌肉越结实;而体脂率越高,则表示脂肪堆积越多。如果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 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外貌,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而如果体脂率过低,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女性可能会出现闭经等问题。
此外,体脂率还可以作为衡量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例如,体脂率增高,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梗、脂肪肝、胆囊炎、脑溢血等疾病;而体脂率低多考虑功能性失调。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体脂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脂率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以保持身体健康。
二、体脂率低的利弊
(一)体脂率低的好处
体脂率低确实有诸多好处。首先,在身材方面,体脂率低意味着没有多余的肥肉和赘肉,身体匀称,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能让人充满自信且心情愉悦。其次,从健康角度来看,体脂率较低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研究表明,体脂率低可能导致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体脂率低还能提高代谢率,帮助身体更快地消耗卡路里和脂肪。同时,体脂率低的人通常肌肉质量也更高,肌肉有助于提高代谢率,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还有,体脂率低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因为脂肪会阻碍骨骼的吸收钙,而低体脂率能提高骨密度,帮助预防骨折等疾病。
(二)体脂率低的坏处
然而,体脂率低也存在一些坏处。人体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体脂率过低会导致自身的保暖功能下降,在气温较低时容易感到寒冷。同时,体脂率低的人抗击打能力也会下降。对于女性来说,体脂率过低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甚至停经,这是因为体脂率过低会影响体内雌激素的合成,而雌激素对于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非常重要。如果体脂率过低且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可能会导致生育能力降低。另外,体脂低的人更容易因外伤而导致骨折和脏器损伤,因为脂肪可以保护骨骼和内脏。缺乏充足的皮下脂肪也会影响体温的恒定控制,增加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
三、体脂率高的含义
(一)体脂率高的原因
体脂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体脂率又称为体脂百分数,是指身体脂肪含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反映了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容易导致体脂率上升。例如,经常食用蛋糕、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使身体摄入过多的能量,这些能量如果不能及时被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此外,吃完饭后久坐以及平躺也会引起脂肪堆积。缺乏运动也是体脂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长期不进行运动,身体的能量消耗就会减少,脂肪就会逐渐堆积。同时,病理性因素也可能导致体脂率升高,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也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还有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除了会导致身体肥胖,还会出现活动困难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二)体脂率高的风险
体脂率偏高会引起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体脂率过高可能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血管风险因素,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有研究表明,体脂率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体脂率的人高出很多。体脂率过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中心型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出现的病理状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体脂率过高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此外,体脂率过高可能导致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肝脏疾病。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在肝脏中堆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为了降低体脂率,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减脂计划。
四、体脂率的评估方法
(一)皮下脂肪厚度法
皮下脂肪厚度法是学术界常用的估算人体脂肪率的方法之一。国际上最常见的是测量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和髂嵴上皮褶厚度。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特定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估算体脂率。然而,此种办法所得到的体脂率精确度较低。例如,不同的测量人员可能会因为操作手法的差异而得出不同的测量结果。并且,这种方法只能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无法准确反映内脏脂肪的含量。
(二)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利用生物组织及器官的电学特性来提取生理信息的无创检测方法。几乎任何生物体都适合用这种技术分析其成分组成。非脂肪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电阻抗较低;脂肪是无水物质,电阻抗很高。根据人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不同的电阻抗特性,采用相关仪器通过生物电阻抗法可较准确地测定人体脂肪含量。例如,现在市面上常见的体脂秤大多采用生物电阻抗法,使用者光着手脚接触仪器的金属电极片,仪器通过一股对人体无伤害的、非常微弱的电流来测定人体内不同成分的电阻值,从而计算出脂肪或其它身体成分的含量。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体脂秤上人体接触电极片的部位有限,所以得出的体脂率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且,进食、喝水以及洗浴都会造成体脂率测量的偏差,甚至站姿的改变等都可能会影响体脂秤数值的变动。此外,家用体脂秤软件的数据大部分采用了相关年龄段人群的大数据经验值作为参考,身高、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的改变会直接导致体脂率的变化。
五、不同性别体脂率标准
(一)女性体脂率标准
成年女性正常的体脂率在 20%-25%之间。如果是运动员,体脂率可能会偏低,在 12%-25%之间。女性的体脂率比男生高一些,这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女性身体需要一定比例的脂肪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生育等。体脂率用来评估脂肪含量,可以帮助判断女性是否有肥胖或者过瘦的情况。如果体脂率过高,提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其他的代谢疾病发生率增加,女性如果体脂率过高,妊娠期的妊娠并发症和围产期风险比例都会增加。
(二)男性体脂率标准
男性体脂率正常范围在 15%-18%。如果是运动员,体脂率可能在 7%-15%。男性体脂率要低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的身体结构和激素水平与女性不同。一般情况下,男性的肌肉量相对较多,而肌肉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消耗更多的热量,从而使体脂率相对较低。体脂率指体内脂肪重量占人体总重量的百分比,反映人体脂肪含量的多少,正常成年人体脂正常范围为男性 15%~18%,超过这个数值范围,就被认为体脂率过高。体脂率过高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比如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六、不同年龄段体脂率标准
(一)成年人体脂率标准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体脂率在 10%~20%为正常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男性通常身体较为健康,肌肉线条相对明显,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而成年女性的体脂率正常范围在 17%~30%。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需要一定比例的脂肪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月经周期的正常运转等。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率的标准可适当上调。例如,女性超过 50 岁,男性超过 55 岁,每增加 5 岁,体脂率的标准可上调 2%~3%。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变慢,身体活动量也可能减少,脂肪更容易堆积。但即使标准上调,也应尽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
(二)青少年体脂率标准
通常来说,青少年的体脂率相对更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青少年男性体脂率在 15%~18%是比较正常的,而女性的体脂率在 20%~25%是正常的。青少年阶段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成分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在青少年时期,体脂率的合理范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体脂率过高,可能是日常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久坐不动、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的。体脂率过高会增加青少年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如果体脂率高于正常值,青少年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减肥,调整不良饮食,增加运动量。
不同年龄段的体脂率标准有所不同,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性别,合理评估自己的体脂率,通过科学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脂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