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补钙是妈妈们常探讨的话题,那到底有哪些补钙方法和误区呢?本文将介绍 9 种饮食补钙法及 6 大补钙误区,让你科学给孩子补钙,别再陷入错误认知啦。

给孩子补钙的饮食方法

1. 巧克力和草莓牛奶

如果孩子不愿意喝白色的纯牛奶,可以尝试给他添加了其他味道的牛奶。虽然这些牛奶比一般牛奶多了一些卡路里,但它们钙的含量是相同的。

2. 酸奶

酸奶有很多味道和种类可供选择,有盛在杯子里的酸奶,也有包装在软管里可以吸吮的酸奶。总有一种是你的孩子会喜欢的。

3. 奶酪

所有种类的奶酪都富含钙质,选择那些含2%脂肪或低脂肪的种类以减少全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4. 松软干酪

松软干酪可以单独吃也可以混在孩子最喜欢的水果中一起吃。

5. 含钙橙汁

8盎司(约226克)橙汁所含的钙(300毫克)相当于一杯牛奶中钙的含量。

6. 椰菜和深绿色有叶蔬菜

试一下不同的绿叶菜,如羽衣甘蓝叶、芜箐甘蓝以及芥菜。尝试一下罐装的、新鲜的、冷冻的等不同种类以及添加牛油来调味。

7. 豆奶

不论你所选择的是纯豆奶,还是香草味、巧克力味、还是草莓味的豆奶,要先确认是不是加钙的产品。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豆奶一般都加钙,其钙的含量同普通牛奶的钙质含量相同。

8. 豆类食品

不仅仅是青豆,所有的豆类食品我们都应该多吃,如菜豆、花豆、云豆以及鹰嘴豆。它们大多数都含有数量可观的钙质。

9. 糊状食品

孩子们喜欢帮你把东西放进搅拌机里,先将牛奶和酸奶放进去,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水果加进去。

儿童补钙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隔着玻璃晒太阳能减少紫外线

阳光中的紫外线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隔着玻璃晒太阳等于没有晒太阳,让宝宝晒太阳一定要去户外。

误区二:裹得太严实,太阳接触不到皮肤

妈妈虽然把宝宝带到了户外,但总担心宝宝受凉,给他穿上厚厚的衣服,或遮掩得严严实实不露出一点皮肤。这样,皮肤中的物质不能转化为VD,这个太阳也是白晒了。带宝宝外出晒太阳时,应尽量多露出皮肤让紫外线照射,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的VD,对于宝宝是最安全的,不会发生VD中毒。

误区三:一岁后不需要补钙

很多妈妈认为1岁后,宝宝什么都能吃,饮食已经很丰富了,不再需要补充钙剂。根据我国儿童膳食调查,我国儿童饮食中的钙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生长的需要。因此,过1岁后,宝宝还应每天继续服用钙剂,一直到2岁,服用量大约为150-300毫克。

误区四:凭一项化验检查判定是否缺钙

宝宝究竟是否缺钙,不能仅凭做一项化验如末梢血血钙浓度测定就随便确定,必须由医生根椐宝宝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

误区五:同食物一起进食

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不愿吃钙剂,经常把钙剂悄悄地放到牛奶、米汤或稀粥里给宝宝食用。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很巧妙,但实际上并不利于钙剂的吸收。因为很多食物中含有植酸,这种物质会影响钙在肠道的吸收,并且,当脂肪过多时还会形成皂钙,不仅对补钙作用不大,甚至还会导致钙吸收量进一步下降。

误区六:买带水果味的钙片

目前市场上各种儿童保健用品层出不穷,不少带有草莓、水蜜桃等水果味儿,颜色鲜艳的钙片也纷纷粉墨登场。这种钙片不仅吃起来不费劲,孩子们还都挺喜欢。于是,那些急于给宝宝补钙的父母往往如获至宝,眼睛都不眨就满心欢喜地买下一大堆回家给宝宝当糖果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钙片中多含有人工色素和香精,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并没有什么好处。长期吃这样的果味钙片,就跟吃零食一样,会导致婴幼儿食欲减退,甚至还会导致宝宝肥胖。宝宝补钙,除了注意多喝牛奶、吃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外,补充天然来源的钙片才是首选。

给孩子补钙有多种方法和误区需注意。含多种钙的饮食如巧克力牛奶等可选择,同时要避免晒太阳隔玻璃等误区。1 岁后仍需补钙,别凭一项化验确定缺钙,钙剂也不宜与食物同服,别买带水果味钙片。多喝牛奶等食物,补充天然钙片才是关键。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