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7、8 月会爬行,不少爸妈却不喜,怕染菌。其实爱爬更聪明,能增肢体协调促大脑发育。如今不少宝宝跳过爬行直接走路,专家称虽动作发展智力无问题,但“先爬后走”更聪明。一起看宝宝爬行的奥秘吧。
爬行对宝宝的重要性
爬行是宝宝成长的重要阶段
许多新手父母认为宝宝爬行只是暂时的阶段,并不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专家指出,爬行是宝宝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平衡感、手眼协调和运动技巧至关重要。这些能力的缺失会影响儿童将来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虽然有些宝宝会跳过爬行阶段直接开始走路,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动作发展和智力发育没有问题,“先爬后走”的宝宝往往会更聪明。
宝宝不爬行的三大原因
正常情况下,八九个月的宝宝就会开始爬行了,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却迟迟不会爬,有的甚至会站会走了也不会爬。这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1. 脑损伤或脑发育迟缓: 这类情况发生概率较低,但若存在脑损伤或运动神经损伤,则以后极可能出现运动能力障碍,如脑瘫,即使早期治疗也不可能达到正常人一样的动作技能。
2. 脑发育一过性迟缓: 这类孩子动作发育较慢,如8个月时会坐,但动作笨拙,一直不会爬,或爬行动作笨拙。大多数孩子如接受早期训练治疗,随着年龄增长能达到正常水平。
3. 抚养方式不当: 这类情况是人为造成的,如孩子从小缺少动作锻炼,经常被抱着、背着或不适当地使用学步车,导致躯干和手脚主动活动少,从而易导致爬、走、跑等动作落后、笨拙,姿势转换困难等。只要父母及早重视训练宝宝的动作技能,就不会出现动作协调问题。
爬行对脑部发育的促进作用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表明经历过爬行的孩子一定比没有经历过的孩子聪明,但爬行确实能够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已经被医学界所公认。爬行训练能够加强前庭与感觉系统的统合,使身体的感觉更加灵活,促进脑部的发育。具体来说,爬行对脑部发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 爬行时,左右肢体交替轮流运动,通过脑桥交叉,使整个大脑都在活动,特别是可以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
2. 促进粗细动作技巧: 爬行需要运用手眼脚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将来有助于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
3. 发展空间概念和距离感: 爬行必须统合感官信息和手眼脚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环境和前进,这些刺激可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及距离感,幼儿也可借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
4. 促进语言发展: 爬行增进了母子交流,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5.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爬行使宝宝能随自己的意志移动身体,加大了接触面,扩大了宝宝认识世界的范围,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和记忆的训练。
6. 锻炼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 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轮流抬起,协调地使身体负重,从而锻炼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
如何安排宝宝爬行训练
为了让宝宝更好地进行爬行训练,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1. 3个月: 宝宝已经开始学着转头了,颈部肌肉更加强韧,更具协调能力,所以可以开始进行趴趴训练。每天训练5-10分钟,将宝宝放在铺于地板上的毯子上。
2. 4个月: 宝宝会支撑着胸部离开地面,靠着肘部,抬起头,甚至胳膊也能离开地面,拱起背部,练习踢脚。训练时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3. 5-6个月: 宝宝开始腹部向下练习转圈,能用小手去抓够前面或侧面的东西,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宝宝爬行益处多多,能增肢体协调、促大脑发育,虽无具体数据证明更聪明,但已获医学界公认。不会爬可能因脑伤等,抚养方式不当也会致动作落后。安排 3 月起的爬行训练,让宝宝在爬行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