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绞痛常令家长焦虑,轻者定时哭闹,重者数月不停。它非疾病,多在 2 - 3 周发病,4 - 6 个月结束。可通过观察排便、哭声等区分,原因包括肠道气体多、蠕动速度不同等。应对可采用物理方法,如趴着、抱娃,或更换奶粉,必要时可用药,且需满 4 - 6 个月再进行治疗。

宝宝肠绞痛:了解原因,应对措施

什么是肠绞痛?

宝宝肠绞痛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并非疾病。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周出现,并于4-6个月时结束。这段时间,由于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表达痛苦,令家长焦虑不已。

肠绞痛轻者表现为宝宝定时哭闹一会,自然消失;重者则可能连续哭闹几个月。

肠绞痛的原因

肠绞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肠道气体过多

宝宝肠道内气体过多会导致:


1. 排便出现泡沫便


2. 排便费劲


3. 大便偏稀


4. 排便次数较多

2. 肠道蠕动速度差异

宝宝不同肠段的蠕动速度不同,导致交织时速度无法衔接,造成肠绞痛。这种疼痛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家长们如果发现宝宝突然哭闹,很可能就是肠绞痛。

应对宝宝肠绞痛

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宝宝肠绞痛:

1. 物理方法

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宝宝缓解疼痛:


1. 让宝宝趴着,压迫腹部,使其舒服些。


2. 抱一抱孩子,给予安抚。

2. 改变奶粉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家长们可以考虑换成部分水解的、容易消化吸收的奶粉,缓解肠绞痛症状。

3. 药物辅助

如果宝宝肠绞痛过于严重,影响睡眠和进食,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服用西甲硅油或益生菌,帮助孩子消气,减少肠道胀气,从而降低肠绞痛的发生率。

4. 注意事项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建议在宝宝满4-6个月后再进行。

肠绞痛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宝宝发育成熟,这个问题自然会消失。家长们不必过度担心,只需做好缓解工作即可。

宝宝肠绞痛虽令人焦虑,但不必过度担忧。可通过物理方法如趴着、抱娃缓解,配方奶喂养可换部分水解奶粉。若太痛影响睡眠吃奶,可吃西甲硅油或益生菌。需等宝宝 4 - 6 个月大再治疗,此乃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做好缓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