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常流口水。王女士孙子两岁仍口水多,长辈给栗子茯苓枣粥方,专家称此方适用于脾胃虚寒致流涎。同时介绍护理方法,及时擦拭、勤洗涂晒、避免捏脸,还可锻炼吞咽能力,添加辅食等。

儿童流口水的原因及食疗方法

儿童流口水的常见原因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幼儿半岁左右处于出牙期,且婴儿口腔浅,唾液的分泌略有增加,孩子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因此就会出现老流口水的现象。一般而言,孩子在1岁后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口水便较少发生,到了2~3岁时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如果此时还是口水多,就要考虑到与疾病有关。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脾之液为涎”,流涎日久不止,多从脾治。《婴童百问·卷五》云:“滞颐,……此由脾冷涎多故也。”所以脾胃虚寒是导致滞颐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疗方法

读者提到的栗子茯苓枣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补脾食疗验方。方中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可健脾益肾、厚补肠胃;大枣性平、味甘,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茯苓性平、味甘淡,可补脾利湿、宁心安神;大米性平、味甘,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药食两用,诸味调合可以健脾和胃,减少流涎。但此方从功效看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具体做法:板栗、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板栗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宝宝流口水如何护理

及时擦拭

宝宝一旦有口水流出,应马上用小毛巾给擦拭掉。由于宝宝的皮肤比较嫩,擦的时候要小心,最好是“沾”。选择的小毛巾也应是质地柔软、吸水强的棉布手帕。
Tip:用过的小毛巾要经常洗烫,并放在阳光下晾晒以杀菌。要避免用含香精的湿纸巾擦拭,以免刺激宝宝皮肤。

勤洗勤涂

宝宝流口水流到的地方,适当涂上润肤霜或油脂类的东西,保护宝宝稚嫩的皮肤。宝宝弄湿的衣服、枕头、被褥要经常换,防止细菌滋长。如果想减少洗衣服的次数,不妨给宝宝戴个围嘴,防止口水把衣服弄脏。其实妈妈们也可以自己制作简易围嘴。不过要选择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棉制品。
Tip:围嘴也要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和干燥。

避免捏脸颊

跟宝宝嬉戏玩耍时不要总是捏宝宝两边胖乎乎的脸颊,那样会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加重宝宝流口水情况。

锻炼宝宝吞咽能力

添加辅食时,妈妈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其吮吸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宝宝长牙以后,要想法设法提高宝宝的咀嚼能力。比如给宝宝吃磨牙棒、鸡蛋饼等固体食物。除了食补,口水过多还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说话和社交能力,建议可以用吸管喝水或用吹气球的方式,来训练宝宝的口腔肌肉收缩能力。

孩子流口水多,可从饮食、护理等方面改善。栗子茯苓枣粥能补脾,适合脾胃虚寒所致流涎。还可通过吸管喝水、吹气球锻炼口腔肌肉,增加硬质食物摄入。及时擦拭、勤洗勤涂、避免捏脸等护理也很重要,助宝宝减少口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