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步时,姿势各异。有的跌跌撞撞,有的像鸭子、螃蟹,还有夹腿、像牛仔等。一岁半前跌跌撞撞正常,之后若仍如此需重视。各不良姿势有对应解决办法,家长应密切关注并及时纠正。

宝宝走路姿势,家长要留心!

姿势一:宝宝走路总跌跌撞撞

宝宝学会走路后,在最初的3-6个月内,走路可能会跌跌撞撞,容易摔倒。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宝宝需要时间控制脚步,巩固走路力量。在这个时期,宝宝肌肉还不够结实,为了保持平衡,经常会摔跤。
不过,如果宝宝到了2岁,走路依然跌跌撞撞,且不是故意的,家长就要重视起来。建议带宝宝去看医生,检查是否患有神经方面的疾病,必要时还可以去看骨科医生,排除骨架结构问题。

姿势二:宝宝走路像只鸭子

宝宝走路像鸭子,可能是因为平足。宝宝需要在走路过程中锻炼脚底肌肉,逐渐形成脚底弧度。大多数宝宝在5岁前会自然形成脚底弧度。家长可以鼓励宝宝练习骑小童车或蹬三轮车,帮助脚底弧度更快形成。
如果家长觉得宝宝走路难看,可以在宝宝2岁左右练习用脚趾夹手绢、铅笔的游戏,还可以带宝宝到游乐场玩踩滚桶,或者练习用脚尖走路。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平足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担心。反而是弓足,家长需要重视,因为这可能是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姿势三:宝宝走路像螃蟹似的

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走路时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在最初走路的几年里,头都是往前探,导致双脚朝内。等到3岁左右,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螃蟹似的走路姿势会逐渐消失。
如果宝宝双脚一直朝内,家长觉得不雅观,可以在宝宝坐地上玩玩具时,让他盘腿坐而不是叉腿坐。买鞋时给他买硬帮的鞋,不用一年时间,宝宝的走路姿势就能得到纠正。

姿势四:宝宝夹着大腿走路

这种姿势多见于不好动的宝宝或者不愿意走路的宝宝,他们的双腿会呈X型,有些人叫做“大屁股综合征”。这是由于缺少肌肉负重锻炼引起的。
想要纠正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可以让宝宝进行一点锻炼,或者等他8岁左右做一些体操训练。

姿势五:宝宝走路像西部牛仔

宝宝走路时双腿叉开,像练过马术一样,这种括号姿势在宝宝2岁前都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
但如果宝宝这种走路姿势一直持续下去,就可能是缺钙和缺维生素引起的,需要介入治疗。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宝宝双腿上打石膏来校正,当然,这得在医生的确诊下进行。

宝宝学走路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姿势,多数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一岁半前跌跌撞撞正常,两岁后仍如此需看医生。平足、螃蟹步等可通过游戏等纠正,夹腿、叉腿等姿势可锻炼或体操改善,两岁前双腿叉开也多正常,持续则可能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