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生理现象,4 - 5 月添加辅食后增多,6 - 7 月乳牙萌出时更明显,1 岁后渐少。但部分流口水是疾病反映,如新生儿口水多、持续流口水等,还有患病时会流口水,家长要仔细分辨,及时带宝宝就医。
宝宝流口水的原因与护理
正常生理现象
宝宝流口水,医学上称为流涎,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原因在于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控制唾液分泌和吞咽。
1. 宝宝在4-5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淀粉类食物会刺激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增多。由于宝宝的嘴巴太小,不会吞咽,唾液积聚在口腔内,便会流出来。
2. 6-7个月左右,宝宝开始萌出乳牙,乳牙顶出牙龈,刺激牙龈上的神经,也会使唾液分泌增加。
3. 随着宝宝的脑发育,吞咽功能和对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都会逐渐完善,流口水的现象也会逐渐减少。一般来说,到2-3岁时,宝宝基本上就不会再流口水了。
异常流口水
虽然宝宝流口水大多是正常的,但有时也可能是疾病的反映,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异常流口水的情况:
1. 新生儿时期,口水明显比其他新生儿多,而且经常吐泡泡,喂奶困难。
2. 持续不断地流口水,全身无力,吃奶喝水困难,容易被呛,运动能力差。
3. 持续发高烧,除了流很多口水外,还会流汗,泪水很少或没有,皮肤出现斑点。
4. 患上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鼻塞、呼吸不畅时,会用嘴呼吸,导致口水多而且从口角流出。
5. 除了流口水外,口唇周围出现水泡,口腔可能有溃疡,可能是患了口腔炎。
6. 口腔内有问题,比如破溃、发炎或烂牙等,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口水里还可能带有黄色或淡红色粘液,并伴有臭味。
7. 某些疾病导致吞咽功能失调或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失调,比如呆小病、面部神经瘫痪以及脑炎后遗症,从而导致流口水。
以上这些异常流口水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去儿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宝宝流口水虽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疾病所致。妈妈要学会分辨,注意宝宝流口水的情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带宝宝就医。关注宝宝口腔健康,做好护理,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