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岁宝宝爱扔东西,家长常感困扰。其实这是宝宝手部精细发育的表现,不必急于纠正。了解宝宝心理,顺势引导,能锻炼多种能力,加强亲子关系,还可选择合适玩具避免伤害,用有趣东西转移注意力。
宝宝爱扔东西,别着急责骂
宝宝扔东西,并非乱扔
很多家长会发现,快1岁的宝宝总喜欢把拿在手里的东西扔得远远的,大人帮忙捡回来,他们更乐此不疲地继续扔,不舍责骂,不知道该怎么纠正这种行为。
其实,这是因为宝宝正完善手部精细发育,所以才喜欢扔手里的东西。爸妈要理解宝宝并非有意乱扔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极力纠正,更没必要严厉斥责宝宝。
宝宝扔东西,其实是认知世界的方式
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就研究发现,婴儿眼中的世界跟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当你把它的玩具拿走后,他就会以为玩具消失了,只有过了1岁,宝宝才会慢慢理解,玩具被拿走并不会就永远消失。
1.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依赖于笼统而片面的感知、表面而肤浅的认识,所以宝宝会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重复做一件事情,或者仅仅一个动作,而成年人对于重复的动作则会感到厌烦。但是宝宝扔东西其实是属于感知世界的过程。
2. 各个阶段发展的宝宝玩什么游戏由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都有各自的游戏行为特点。1岁左右的宝宝爱扔东西就是与他心理发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戏行为,对宝宝来讲,重复扔东西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玩法,不需要大人的肯定理解,这些游戏其实也是发展宝宝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最初源泉,所以大人不应该阻止宝宝这种“自发游戏”,剥夺宝宝的自主权。
3. 宝宝扔东西的重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锻炼手眼协调、抓握、找寻、沟通等能力,这种蕴藏着教育契机的婴儿游戏应该得到家长的重视及配合,可以顺势帮助宝宝掌握扔东西衍生出的知识,比如东西扔在地上会发出声音,球扔在地上会弹跳,宝宝刚扔了什么东西妈妈可以让宝宝自己找找等。
4. 父母参加到宝宝扔东西的“婴儿游戏”中,其实也加强了宝宝和父母的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等沟通,让宝宝的情感需求和情绪得到满足和发展,强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积极响应宝宝的游戏,还会增强宝宝的信心,使宝宝得到满足,积极的情绪为宝宝开朗的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避免安全隐患,转移宝宝注意力
对于爱扔东西的宝宝,家里买的玩具和餐具就要尽量选择不容易摔碎的材质,这样可避免孩子扔的过程中伤到自己。
1. 宝宝用的饭碗可以选择婴幼儿专用的塑料材质,而玩具则可以选择橡胶、塑料、毛绒材质。
2. 家里易碎、贵重的物品要远离宝宝,避免宝宝一时兴起就摔得稀巴烂了。
3. 宝宝对扔东西这样的重复动作有时能持续好长时间,欲罢不能,这时候为了爸妈可以拿有趣的东西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转移过来,比如发光或发声的玩具就是不错的选择。
1 岁宝宝爱扔东西,是手部精细发育的表现,无需严厉斥责。这是感知世界过程,能锻炼多种能力,加强亲子关系。选不易碎物品,用有趣玩具转移注意力,让宝宝在游戏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