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左右陆续长牙,长牙期护理重要。妈妈需保证营养均衡,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零食,准备磨牙工具,多晒太阳,预防流口水等,陪伴孩子度过这一阶段,注意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宝宝长牙期的日常护理
保证营养均衡
宝宝长牙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牙齿的发育至关重要。
1. 多给孩子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2. 补充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奶酪等,有助于牙齿的生长和强健。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宝宝长牙后,更需要重视口腔卫生,预防蛀牙的发生。
1. 每次喂养后,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冲洗口腔,清除食物残渣。
2. 可以使用棉布条或咸菜叶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但仅限于口腔黏黏或有异物时使用,因为宝宝的口腔本身具有自我清洁功能。
减少零食
长牙期的宝宝喜欢吃零食,但要注意选择健康零食,避免甜食、碳酸饮料等,因为它们会影响食欲,导致蛀牙。
1. 尽量避免宝宝睡前吃零食,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零食。
2. 避免让宝宝睡前含着奶头或奶嘴,因为乳汁或牛奶残留在牙齿上容易导致龋齿。
准备好磨牙工具
长牙期的宝宝会感到牙龈痒,喜欢咬东西,可以用一些硬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等,让宝宝啃咬,缓解牙龈不适,同时也能预防咬人。
1. 市面上有专用的磨牙工具,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
2. 避免宝宝咬手指、咬其他东西等不良习惯,防止细菌感染。
多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促进钙质吸收,对长牙也有帮助。
注意流口水
长牙期的宝宝会流口水,这是由于牙齿刺激了神经末梢,引起唾液分泌增多,但宝宝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口水流出。
1. 注意保持宝宝口腔和口腔周围的卫生,及时擦拭口水,避免口水浸湿皮肤,引起皮肤问题。
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长牙期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1. 可以给宝宝咬一些冰的东西,例如冰块、冰棒等,暂时缓解疼痛。
2. 准备一些水果条,例如胡萝卜条、黄瓜条等,让宝宝啃咬,既能缓解口腔不适,又能锻炼咀嚼能力。
耐心陪伴
长牙期的宝宝可能会烦躁、情绪不稳定,甚至频繁哭闹,家长需要耐心陪伴,给予宝宝足够的爱心。
预防感染
长牙期的宝宝喜欢咬东西,容易接触细菌,家长要注意预防宝宝出现腹泻、发烧等感染症状。
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出现牙肉肿胀、颜色异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去看专业的儿童牙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宝宝长牙需多方面注意,保证营养均衡、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零食、准备磨牙工具、多晒太阳等。同时要预防流口水,缓解不适,陪孩子玩耍。若牙肉肿胀等异常,应及时看儿童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