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到一定月龄会流口水,妈妈们为此发愁。其实不必担心,护理五步走可呵护口水宝宝。了解流口水原因,长牙、添加辅食等都会导致。还需做好各方面清洁和锻炼宝宝吞咽咀嚼能力,一般 1 - 2 岁流口水现象会消失。
宝宝口水泛滥怎么办?妈妈们不用担心,五步走轻松搞定!
宝宝为什么会经常流口水?
宝宝经常流口水是很多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宝宝4、5个月以后,口水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其实,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长牙:宝宝在半岁左右开始长牙,牙龈受到刺激,会引起神经反射作用,刺激唾液分泌,从而导致口水增多。由于宝宝口腔浅,吞咽功能还不完善,无法及时吞咽多余的口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来。等到宝宝两岁半左右,满口乳牙长齐了,流口水的情况就会逐渐改善。
2、添加辅食:宝宝添加辅食后,饮食中逐渐增加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咀嚼功能也会增强,唾液腺受到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而之前宝宝大多是母乳或者奶粉喂养,不需要唾液酶参与消化,所以不会出现流口水。
3、习惯性咬东西:宝宝经常啃手或者啃橡皮奶头,会使口腔受到刺激,也会导致流口水。此外,宝宝不小心咬伤口腔皮肤,会产生疼痛感,不敢吞咽口水,也会出现流口水。
4、其它疾病原因:宝宝流口水还有可能是患了口腔炎,比如口腔溃疡、喉咙发炎、舌炎、牙龈炎等。此时,宝宝流出的口水可能带有黄色或者淡红色,并且有点臭味,同时还会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症状。建议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
口水宝宝的护理五步走
虽然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妈妈们也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保护好宝宝的皮肤,避免口水长时间刺激皮肤引发炎症。以下五步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妈妈们轻松应对口水宝宝:
1、使用手帕擦拭口水:妈妈们要随时准备为宝宝擦拭嘴边口水。擦拭时不需要太过用力,只要将手帕轻轻沾干即可。尽可能挑选质地柔软、吸水强的棉布手帕。如果手帕湿了,或者外出没有带手帕,也可以用纸巾或是棉柔巾代替。
2、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除了勤奋擦拭口水,妈妈们还可以经常用温水清洗宝宝口水流过的皮肤,并涂抹婴儿润肤品,以保护宝宝皮肤。为了避免宝宝误食护肤品,建议在宝宝睡觉后再进行涂抹。
3、为宝宝带上萌萌哒围嘴:围嘴是口水宝宝的必备用品,它可以保护宝宝的颈部和胸部不被唾液弄湿,减少换衣服的次数。但需要注意的是,围嘴需要保持清洁及干爽,及时更换变湿的围嘴。
4、做好玩具、被褥等的清洁工作:除了衣服,枕头、被褥、玩具等等也是口水重灾区,需要经常换洗,以免细菌滋长。清洗宝宝衣物、床上用品时应该选择婴幼儿专用洗衣液,而宝宝玩具、桌椅等可以用玩具除菌清洁剂进行消毒。
5、多锻炼宝宝吞咽、咀嚼能力:为宝宝添加辅食时,妈妈们要加强宝宝的吮、吸、吞、咽等能力。同时避免给宝宝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可以适当添加质地稍硬的食物,比如磨牙棒,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宝宝流口水要流到多大?
宝宝流口水的时间会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随着宝宝口腔容积逐渐增大,吞咽动作协调后,流口水现象就会有所改善;而待牙齿基本长出后,流口水现象就会基本停止。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宝宝流口水的情况:
1、新生儿口水少:新生儿唾液腺发育较差,分泌的唾液较少,再加上此时宝宝只吃奶,奶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所以很少流口水。
2、3-5个月口水增加:宝宝开始添加淀粉类辅食,唾液腺受到刺激,分泌明显增加。由于宝宝口腔容积相对较小,吞咽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会出现口水外流的情况。
3、6-12个月口水旺盛:大部分宝宝开始萌出第一颗牙齿,牙齿顶出牙龈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口水增多。
4、1-2岁停止流口水:1-2岁的宝宝口腔深度增加,吞咽能力加强,流口水的现象会慢慢消失,一般在宝宝1岁半左右,个别宝宝要在2岁前后才会停止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的好处
虽然宝宝流口水会给妈妈们带来一些麻烦,但其实它也有很多好处:
1、帮助宝宝分解、消化淀粉类食物。
2、保护宝宝的口腔黏膜免遭病菌侵犯,防止蛀牙。
3、保持宝宝口腔潮湿。
4、有利于宝宝的咀嚼、吞咽功能的完善。
宝宝流口水虽常见但需护理,不同月龄情况各异。长牙、添加辅食等会致口水增多,习惯咬物等也会引发。护理有五步,手帕擦拭、皮肤清洁、佩戴围嘴、清洁物品、锻炼吞咽咀嚼能力。妈妈做好这些,宝宝流口水现象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