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乃生命之本,气血足则体健,不足则现病态。99 健康网特邀王医师解答何为气血、不足原因及调理之法。从阴阳属性到调理途径,涵盖食疗、习惯纠正及按摩手法等,助气血不足者缓解改善。

气血的本质与相互关系

气血的定义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它们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脾胃转化而产生的。气属阳,主运动,血属阴,主滋养。气与血相互转化,中医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旺则血充盛,血亏则气衰,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荣俱荣。

气血不足的原因

脾胃虚弱

脾胃是气血生成的根本,脾胃虚弱会导致食欲减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体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气血的生成,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气血亏虚。

疾病

一些疾病,如女性月经的淋漓不尽,男性的痔疮出血或慢性的失血,迁延日久,也会引发气血不足。

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过度劳作、超负荷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气血的耗损。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气血不足的人群往往有以下表现:
1、神疲乏力
2、少气懒言
3、头晕头晕
4、面色苍白或蜡黄
5、烦躁
6、失眠多梦
7、女性甚至出现月经量少等等

气血不足的调理方法

食疗方法

传统中医药自古以来就创立了许多经典的药膳,将食物烹饪的方法结合中药,既克服了传统中药的苦涩味,又添加了食物元素,备受广大的群众所喜爱。

1、当归生姜羊肉汤:《伤寒论》中就有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方,具体使用时可取当归30克,生姜5片,羊肉半斤煲汤,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尤为适宜,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2、山药、莲子:中药中仍有许多药食两用的重要,如山药、莲子等,可与食物煲汤,或单用亦可。

3、红参乌鸡汤:对女性朋友而言,可以选取适量的红参,跟乌鸡一起煲成汤,喝汤吃肉便可。

4、其他补气养血食物:平时可以多食香菇、红薯、大枣、山药、栗子等有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

5、甘麦大枣粥:对于气血不足伴有精神烦躁的人群来说,推荐食疗方甘麦大枣粥,做法:小米、小麦各60克,大枣6枚,甘草6克,加水煮粥食用。该粥可调补气血,调和情志。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1、按时作息,不熬夜: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气血暗耗,因此在食物疗法的同时仍需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养生日常按时作息,不熬夜。

2、调养情志,少发脾气:调养情志,少发脾气,保持心情舒畅。

3、适宜运动:运动要适宜,不宜过量、超负荷。运动仍需选择适宜的时间,晚上不宜运动,黄帝内经就有“暮而收聚”之说,晚上不宜扰动筋骨,久之则耗伤气血。建议运动的方式有:瑜伽、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相对舒缓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达到微微有汗出即达到锻炼的目的。

配合按摩等传统手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保持经络的通畅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同样重要。

1、搓捏耳朵:双手分别错捏耳廓的内外部,有痛点处为捏的重点,从上到下全部揉搓,耳垂处可重一点捏,以搓热搓红为度。常做耳部推拿,有强肾之功,肾是生命之本,肾强则体健。

2、艾灸:艾灸的部位通常有足三里、肾腧、神阙(肚脐处)等等,以透热即可,不可过热,以免引起烫伤。

综上所述,虽然气血不足的人群较多,但只要改正不良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适当的食疗,多数都能缓解、改善。

气血乃生命之本,不足则现病态。王医师详解其因及调理法,食疗、改习惯、按摩艾灸皆有效。虽气血不足者多,但只要改正陋习、养成良习、配合食疗,多数可缓解改善,让我们重视气血,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