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老人易患皮肤瘙痒症,与气候及多种原因有关。中医有药浴、填脐、足浴、敷足等疗法及桑葚芝麻膏等食方可治。这些方法各具特色,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让老人安然度过秋冬,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老年冬季皮肤干性瘙痒症
病症原因
许多老年人一到秋冬季节就感到皮肤瘙痒,一直痒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待天气转暖后才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每当到了秋冬季节,老年人的皮肤就会出现萎缩、退化、干燥、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导致老年人的皮肤瘙痒。
此外,内衣不适、外界温度变化剧烈等对皮肤产生刺激,也会导致皮肤瘙痒。这种瘙痒症叫做老年冬季皮肤干性瘙痒症。该症状多呈阵发性,于睡前加重,患者多因强烈的刺痒感而搔抓皮肤,造成抓痕、血痂、苔藓化、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继发性损害。
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老年人,更易发生此类症状。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老年干性皮肤瘙痒症多为气滞血瘀、气血凝于肌肤所致,应以凉血化淤、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药浴疗法
方法一
将100克苦参用适量的食用白醋浸泡3—5天。每日用30—50毫升的此药液洗浴,或用棉签蘸此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搽2—3次,连续洗或搽5—7天,即可见效。
方法二
将夜交藤、鸡血藤、乌梢蛇各20克,用适量白酒浸泡一周,用此药液洗浴或搽拭患处,用法同上。
方法三
将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用此药汁洗浴,每次洗10—20分钟,每日洗2—3次,连洗5—7天,即可见效。
填脐疗法
将红花、紫草、山栀、大黄各等量研为细末,加冰片适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然后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药,连敷一周即可见效。
足浴疗法
将苦参、癣皮、蛇床子、虫衣、红紫草、防风各10克,水煎取汁,用此药汁浸洗双足。每次浸洗10—30分钟,每日浸洗2次,连续洗5—7天即可见效。
敷足疗法
将刺蒺藜、何首乌各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晚洗足后,取适量药末加少许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然后包扎固定。贴敷一夜,次晨取下,连续敷7—10夜即可见效。
食疗
桑葚芝麻膏
配方: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
制作:将黄精、生地、麦冬同入砂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砂锅,大火烧沸,小火煎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功效: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
患糖尿病者不宜食用,服膏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熟地当归粥
制作和用法:熟地黄30g,当归20g,粳米40g,加陈皮末少许煮粥,每日服2次,中午、晚上各1次。
无花果南杏排骨汤
制作和用法:无花果8枚,光南杏15g,排骨500g,陈皮5g,常规煲约2小时左右,即可。加食盐调味。
老人秋冬易患皮肤瘙痒,中医有多种疗法及食方可缓解。药浴、填脐、足浴、敷足等疗法简便有效,桑葚芝麻膏、熟地当归粥、无花果南杏排骨汤等食方也能养血滋阴、祛风止痒。这些方法可帮助老人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皮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