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出现吐奶情况,原因多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多因胃容量小等,病理性可能由疾病引发。需重视,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暖、拍嗝等,还可预防吐奶,若有异常表现需警惕疾病。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及处理

1. 生理性因素

新生儿吐奶多为生理反应,主要原因是:
1. 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2. 食管肌肉张力较低,贲门关闭不紧,容易发生溢奶。 3. 喂养方式不当,如喂奶时姿势不正确、一次性摄入食物过多、进食时注意力分散等,都可能导致溢奶。

2. 病理性因素

如果新生儿患有某些疾病,例如消化功能不足、食欲不振、精神异常、哭闹等,也容易引发吐奶症状。具体表现为:
1. 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导致腹压升高,引发呕吐。 2. 肝炎、咽炎、中耳炎、肺炎等炎症疾病,刺激体内指标失衡,引发咳嗽和呕吐。 3. 消化系统异常,如胃食管返流、肠闭锁、肠旋转不良、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都可能引起溢奶症状。

新生儿吐奶块的处理方法

1. 保暖:注意给宝宝保暖,避免着凉,人工喂养的要避免奶粉过凉。 2. 饮食:母亲的食物中不要含有宝宝无法消化的食物,人工喂养的要给宝宝适量喂水,避免上火。 3. 运动:每天阳光充足的时候,让宝宝醒着进行运动,挥舞小手小脚,吸收阳光有助于健康。 4. 按摩:家长轻轻揉揉宝宝的小肚子,帮助消化,减少吐奶块的发生。 5. 定时喂食:喝奶和吃辅食要定时定量,间隔3到4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时,因为宝宝肠胃娇嫩,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先少量吃辅食,再喝奶。

新生儿吐奶块的预防

1. 调整喂哺姿势

1. 母乳喂养时,尽量把宝宝头部略提高些,身体略放低,避免含接乳头不正确导致胃中吸入过多气体,引发吐奶。 2. 用奶瓶喂哺配方奶时,将奶瓶瓶底抬高到45度角,避免宝宝吸吮奶嘴时将瓶底的空气吸入。 3. 喂哺结束后,给宝宝拍嗝,帮助排出进入胃中的空气,缓解或预防吐奶。

2. 调整喂哺时间

吐奶的宝宝平时喂哺时要注意安排时间,不能频繁喂养,避免加重症状。有规律的喂哺可以让宝宝更好的消化吸收,减少吐奶。

注意:如果宝宝有吐奶、呛奶、呼吸急促、口周发青、口角吐沫等表现,要警惕新生儿肺炎,应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吐奶是喷射性的,或者吐的不单纯是奶、奶瓣、水、精神、食欲不好,体重增长不良,那就建议去检查一下有无病理性的情况。

新生儿吐奶常见,原因分生理病理。生理多因胃小、食管松弛等,喂养不当也会引发。病理则可能是疾病致消化等功能异常。处理可保暖、适量喂水等,预防要注意喂哺姿势和时间,若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