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期望宝宝拥有完美品格,头三年关键。别只灌输知识,要注重心理成长。莫打击敏感期天性,需示范引导。别用学步车,让宝宝自己学步,减少爬行机会影响协调,头三年父母要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宝宝行为。
宝宝人生头三年教育,这些误区你踩了吗?
误区一:把灌输知识当早教,让孩子产生抵触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早早地学习各种知识,但实际上,宝宝在三岁以前,更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心理成长。这个时期,父母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关注孩子的精神滋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例如,当家里来客人时,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叫叔叔阿姨,而是应该模仿宝宝的口气回应客人,让孩子自然地学习社交礼仪。同样,宝宝在学穿鞋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区分左右脚,只需让宝宝交换两只鞋,相信过一段时间宝宝自然就能学会穿鞋。
误区二:把孩子敏感期当成不乖的行为,打击宝宝的天性
孩子在0-6岁期间,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肌肤触摸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等。在这个阶段,孩子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学习能力也特别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当成是“不乖的行为”,更不应该打击孩子的兴趣和天性。例如,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喜欢把手放嘴巴里,父母不应该强制阻止,而是应该保证孩子入口的东西干净。同样,孩子在物权意识强烈的两岁敏感期,会认为所有东西都属于自己,父母也不应该责怪孩子自私,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并逐渐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误区三:过度依赖学步车,影响孩子身体协调性
很多父母为了让宝宝早点学会走路,会选择给宝宝使用学步车。但实际上,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影响很大。长期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孩子脚步肌肉定型成踮足,影响孩子走路的姿势。此外,学步车还会减少宝宝爬行的机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而不是依赖学步车。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爬行,并为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宝宝人生头三年是人格健全发展、完善免疫系统、发展情商智商的关键阶段,父母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关注孩子的精神滋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父母更应该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并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不要强迫孩子表演才艺,更不要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暴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宝宝头三年至关重要,教育应注重心理成长。别强制灌输知识,示范更重要。莫打击敏感期天性,要理解并引导。别用学步车,让宝宝自己学步,减少爬行机会影响协调。父母要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宝宝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