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爱吃肉,曾是奢侈品的肉如今却引发争议。古时对食肉就有争议,如今科学研究发现吃肉过多危害大,如引发心脏病、高血脂等多种疾病,还会影响大脑,使人情绪暴躁、欲望强烈,甚至影响智力。
吃肉的误区:太多并非好事
从“奢侈品”到“健康威胁”
许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中,肉是作为奢侈品出现的,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肉票捆绑在一起。那时,只有春节这种大日子才能吃到肉馅的饺子,更多孩子,留下的都是偷吃油渣满嘴香的回忆。而现在,肉类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人们却开始以健康的名义少吃肉甚至拒绝肉。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对肉类认识的改变,从“无肉不欢”到“肉食有度”。
过度吃肉的危害
早期的人类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直到后冰河时期,人类所需的水果、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才开始吃死亡动物身上的肉作为补充。但过了冰河时期后,素食品充足了,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肉食动物”,每天都离不开肉类。然而,过度吃肉对人体健康有很多负面影响。
1、心脏病风险增加: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分别为248克和126克,而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标准仅为每天50—75克。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新增心脏病患者,近60万人因此丢掉性命。美国的心脏病研究委员会研究报告指出,这些心脏病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吃肉太多,吃蔬菜和运动太少。
2、代谢疾病风险增加:吃肉过多还会和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病息息相关。
3、其他疾病风险增加: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表示,连关节炎、胆结石、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病,也与肉类摄入过多脱不了干系。
4、影响情绪和智力:当人类变身“肉食动物”,不仅会对身体带来损害,还会使人体大脑多巴胺分泌旺盛,乙酰胆碱活动异常,造成情绪暴躁、欲望强烈,而且影响智力。
古代智慧:食肉有度
中国古代对食肉就颇有争议,《吕氏春秋·重己》中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古人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了古人的智慧,吃肉过多对人体非常有害。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在享受肉类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吃肉虽能解馋,但过多吃肉危害多多。从古代到现代,都有对食肉的争议。如今,“肉食动物”虽多,但过量吃肉易致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还影响情绪和智力。正确吃肉才补身,别让肉成为健康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