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近年来患者增多,其发病原因成关注焦点。专家介绍,遗传、饮食、大肠异常疾患及寄生虫病等因素都可能诱发,了解这些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
大肠癌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大肠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普通人群患大肠肿瘤的概率为1/50,而患者第一代亲属患癌的概率增加3倍,达到1/17。如果第一代亲属中有两人患癌,则患癌概率升至1/6。这种家族遗传性在结肠癌中比直肠癌更为常见。
饮食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被认为是大肠肿瘤发病原因。进食过多脂肪会增加胆汁分泌,进而导致胆酸分解物增加,肠内厌氧菌酶活性也随之提高,最终导致肠内致癌原和促癌原的形成增加,引发大肠肿瘤。
大肠非典型疾患
一些大肠非典型疾患也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估计,3%~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生大肠肿瘤,其中患病20年的患者癌变概率为12.5%,患病30年的患者癌变概率高达40%。此外,15%~40%的结肠癌起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也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资料表明,10.8%~14.5%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会并发肠癌。在埃及,大肠肿瘤合并曼氏血吸虫病的比例高达12.5%~17.34%。
预防大肠癌
为了预防大肠癌,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包括粪便隐血检测、肠镜检查等。
2. 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3. 戒烟限酒:烟酒会导致多种癌症,包括大肠癌。
4. 控制体重:肥胖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5. 积极治疗大肠非典型疾患:如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等,及时治疗可以降低癌变风险。
6. 预防寄生虫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定期进行驱虫治疗。
了解了大肠肿瘤发病的诸多原因,包括遗传、饮食、大肠异常疾患以及寄生虫病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患大肠肿瘤的风险。我们应保持健康饮食,及时治疗大肠疾病,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