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常听闻艾灸能治妇科病,那它究竟可否?艾灸应用广泛,可治多种疾病,还能美容。其功效作用众多,燃烧生成物能清除自由基等。治疗妇科病时,要注意穴位距离、经期禁忌、保暖、时间不宜长及通风等,让我们一起了解吧。

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注意事项

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有效性

许多女性听说艾灸可以有效治疗妇科病,但艾灸是否真的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呢?艾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其应用范围广泛。古时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列腺疾病、乳腺疾病等。此外,艾灸还有美容效果,从本质上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变得光滑水嫩。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的功效包括: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这些功效源于艾灸的燃烧产物,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其效果强于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这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其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比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注意事项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1. 艾灸治疗妇科病灸的穴位

三阴交这个地方皮很薄,所以如果距离掌握不好很容易灸出泡。当然很多中医说灸泡是体内的湿气被灸出来的表现。但是究竟是灸泡还是烫伤泡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在艾灸的三阴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距离。肚子和腰部也是。很多姐妹们都说灸一段时间肚皮就花了。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艾灸造成烫伤灼伤。

2. 治疗盆腔炎症

很多姐妹们在月经期打点滴,吃消炎药治疗。由于月经期盆腔是开放的所以药物更容易渗透。但是姐妹们要注意了。月经期可是千万不能艾灸的哦。不然会引起月经量增多的。在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的情况下也是要尽量避免艾灸的。

3. 艾灸完及时保暖

本身女性就容易宫寒。艾灸是个很好改善宫寒的方法。但是艾灸完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侵入会适得其反哦。

4. 时间不宜过长

姐妹们在用艾灸治疗妇科病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每天坚持,十五分钟就行。如果时间长了可能会引起烫伤。

5. 治疗中要通风

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否则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艾灸后不要立刻洗澡。

艾灸虽能治疗多种妇科疾病,但需注意诸多细节。如三阴交别灸出泡,月经期及阴道出血时忌灸,灸后要保暖、控制时间(15 分钟),且治疗时需通风,灸后勿立刻洗澡,让我们科学利用艾灸,呵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