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孕不育现状堪忧
全球范围内,不孕不育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健康问题。据统计,每 7 对有生育意愿的夫妻中就有 1 对面临不孕不育的困扰。导致不孕不育的风险因素众多,年龄、吸烟与饮酒、性传播疾病、各种慢性病、肥胖或体重不足、空气污染和杀虫剂等环境毒素都在其中。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能力会逐渐下降。吸烟和饮酒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也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等可能导致生殖器官的感染和损伤,从而影响生育。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肥胖或体重不足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排卵和精子质量。
此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空气污染中的 PM2.5 暴露与 30 - 45 岁男性不孕不育风险有关,5 年平均暴露量每增加 2.9μg/m³,风险升高 24%。道路噪音则与 35 - 45 岁女性不孕不育风险有关,5 年平均暴露量每增加 0.2dB 风险升高 14%。在过去的十年中,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空气颗粒物污染与精子质量呈负相关,也与女性生育治疗成功率降低有关。道路噪音作为常见的与慢性疾病有关的环境污染,一般认为通过触发应激反应和导致睡眠障碍来影响生育能力。
总之,不孕不育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不孕不育问题,提高生育健康水平。
二、空气污染与男性不孕
(一)PM2.5 暴露风险
研究表明,PM2.5 暴露与 30 - 45 岁男性不孕不育风险有关。5 年平均暴露量每增加 2.9μg/m³,风险升高 24%。来自《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对丹麦约 52.6 万名 30 - 45 岁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调整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因素后,若男性暴露在高 PM2.5 的环境中,其患不育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空气颗粒物对精子质量影响
在过去的十年中,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空气颗粒物污染与精子质量呈负相关。其中,空气污染颗粒越小,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可能越大。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 33876 名中国男性分析发现,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男性,精子活力较差。具体来说,当暴露在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中时,精子活力估计会下降 3.6%,而当暴露在直径为 10 微米的颗粒物中时,精子活力会下降 2.44%。这表明较小的颗粒物尺寸部分可能比较大的颗粒物更能诱发精子活力低下。此外,北大核心期刊《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刊发的一篇研究综述指出,意大利一项为期 6 年的研究显示,环境颗粒物(PM)浓度与精子的进行性运动能力呈负相关。香港大学学者的研究也发现,长期和短期 PM2.5 暴露,均与正常形态精子数减少、精液浓度升高相关。淮安市的研究发现,PM2.5 和 PM10 对精液质量不利影响的敏感期在精子形成的早中期。可见,空气颗粒物尤其是 PM2.5 对男性精子质量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噪音与女性不孕
(一)道路噪音风险
研究显示,道路噪音与 35 - 45 岁女性不孕不育风险有关,5 年平均暴露量每增加 0.2dB 风险升高 14%。据 “news medical” 网站报道,对居住在丹麦、年龄在 30 - 45 岁之间约 37.8 万名女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对于 35 - 45 岁的女性,若长期暴露在比平均水平高 10.2 分贝的道路交通噪音环境中,患不孕不育症的风险增加了 14%。这表明道路噪音对特定年龄段的女性生育能力有着显著影响。
(二)噪音影响生育原理
噪音一般通过触发应激反应和导致睡眠障碍来影响生育能力。当孕妇在持续有力的噪音中持久地刺激下丘脑,就会引起孕妇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发生异常,当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之后,体内的孕酮等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当噪音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缺氧,就可能会引起胎停育、流产。有研究曾指出,睡眠障碍和女性生育能力降低之间有关联,而且也会导致男子精子质量下降。2013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持续暴露在飞机噪音中,会激活女性大脑中的一个系统,打破排卵节律。交通噪音对健康的影响虽不那么明显,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影响压力激素,从而可能改变生育能力。生活在一条嘈杂道路附近似乎能影响备孕夫妻,将备孕所需时间增加 6 - 12 个月。一个备孕女性家附近的交通噪音每增加 10 分贝,怀孕所需周期达 6 个月及以上的概率增加 5% - 8%。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 Rachel Smith 表示,交通噪音和健康之间的联系令人担忧。因为交通噪音十分常见,即便对人体健康产生轻微影响,波及范围也可能非常广。
四、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丹麦研究概况
这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使用了丹麦的国家患者登记数据。研究筛选了 30 - 45 岁、同居或已婚、生育子女少于 2 个的人群,并排除了其中已经诊断为不孕不育或做过绝育手术的人。对于道路噪音和空气污染的估算,则通过参与者的居住地址周边交通信息、建筑条件、天气记录等等数据组成的模型进行。这样的研究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参与者长期暴露在特定环境因素下的情况,为研究不孕不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纳入分析人群及结果
最终,有 526056 名男性、377850 名女性纳入分析。其中 16172 名男性和 22671 名女性在平均随访 4.3/4.2 年间诊断为不孕不育。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在特定年龄段和特定人群中,不孕不育问题的实际发生情况。通过对如此大规模人群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孕不育的风险因素,为进一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环境因素对生育健康的潜在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育能力。
五、环境变化趋势
(一)空气质量变好
总的来说,空气质量是在变好的。5 年平均 PM2.5 数值从 2000 年的 17.3μg/m³ 降低到了 2017 年的 12.1μg/m³。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蓝天,也带来了可观的健康收益。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表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了预期寿命增加、健康风险减少、医疗开支节约等方面的好处。从 2012 年底我国修订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到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PM2.5 暴露浓度快速下降。在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活动中提到,投资清洁空气就是在 “投资” 我们的呼吸健康。研究还发现,空气质量的改善对成人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如 PM2.5 和臭氧协调治理加速健康改善,2018 - 2023 年预计增加预期寿命 6.9 个月。此外,空气质量改善对儿童健康也有积极影响,我国通过分析 PM2.5 的改善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发现空气质量的改善显著降低了儿童健康风险指标,导致妊娠期增加 0.4 天、出生体重增加 29 克,五岁以下呼吸疾病死亡数迅速降低,相关负担降低了 82%。
(二)噪音水平升高
然而,环境变得更吵了,5 年平均噪音水平从 2000 年的 57.7dB 升高到了 2017 年的 59.1dB。噪音对人体有着诸多危害,长期处在高音噪声的环境中,可能对人体造成听力损害,使精神不能集中,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甚至可能导致高血压和 DNA 受损,与患上癌症有关联。此外,噪音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铁岭市近五年环境噪声质量变化趋势显示,2012 年功能区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结果相比前几年有所上升。造成个别点位噪声超标原因主要有生活噪声源范围扩大和机动车辆噪声污染加重。随着城区人口密度增大,社会生活噪声和一部分建筑噪声对声环境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城市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而市政建设速度相对滞后,机动车乱鸣现象依旧存在,道路交通噪声成为困扰城市声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六、应对与思考
环境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显著,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空气污染中的 PM2.5 以及道路噪音等环境因素,给人们的生育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应加强对环境因素与生育能力关系的研究。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机制。例如,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空气污染和噪音对生育能力的具体影响,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同时,还可以探索如何更准确地评估个人暴露于环境因素的程度,以便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空气质量的改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噪音水平的升高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困扰。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加强对工业排放、交通噪音等的监管,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降低空气污染。对于噪音污染,可以采取措施限制机动车辆的噪音排放,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居民区和交通干道,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个人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生育健康。例如,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污染和高噪音的环境中,选择居住在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耳塞等设备,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对身体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育健康,提高生育能力,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