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增生是乳腺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及结缔组织生长,病因多为内分泌激素失调。中医认为与情怀不畅有关,现代医学指出婚育等因素是主因,且易恶变,病理多样,诊断需找到特定病变,大家需重视这一疾病。
乳腺囊肿增生概述
什么是乳腺囊肿增生?
乳腺囊肿增生是指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中医认为: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淤疾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
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乳腺囊肿增生与乳腺增生症的区别
乳腺囊肿增生与乳腺增生症的区别在于该病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应视为癌前病变。
囊性增生症完全为病理性,组织学改变不可逆。
乳腺囊肿增生的病因
本病的病因考虑主要是由于病人卵巢功能紊乱,体内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上皮增生与脱落,引起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乳腺导管高度扩张与囊性变而形成本病。
本病亦有自限性,经过3年或更长时间后病变可以停止,但有时亦可继续进行,大约有3%~6%的病例最终可以发生癌变。
本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其患癌率大5~10倍。
乳腺囊肿增生的病理
大体所见
整个乳腺或乳腺的一部分有大小不同、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有时由多个囊肿聚集成为一个较大的肿块,病变范围可为一侧乳腺或双侧。
囊肿为多囊性,大的囊肿直径可达1~5m,呈灰白色或蓝色。
小的囊肿可仅2mm,甚至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囊肿内所含的内容为清亮无色的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
囊壁光滑,但有时也可呈颗粒样改变或乳头状瘤样突起。
镜下所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变化:
1、囊肿主要是由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成。
如仅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者称为单性囊肿。
囊肿大时因囊内压力大而使上应变扁平。
囊肿壁由纤维肉芽组织构成,小囊肿上皮为立方状或桩状,增生不明显;若囊肿上皮呈乳头状生长时称为乳头状囊肿。
2、上皮瘤样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衬上皮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仅细胞层次增加或上皮增生呈乳头状突起。
当若干扩张的导管和囊肿均有乳头状增生时则称为乳头状瘤病;
当复杂分子状乳头顶部互相吻合成大小不等的网状结构时,称为网状增生;
网状增生进一步增生拥挤于管腔内而看不到囊肿时称为腺瘤样增生;
当增生的上皮呈片状,其中散在多数小圆孔时,称为筛状增生。
3、乳头状瘤病:末梢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可形成导管扩张,增生的上皮可呈复层,也可以从管壁多处呈乳头状突向腔内,形成乳头状瘤病。
4、腺管型腺病:以乳腺小叶小管,末梢导管及结缔组织均有不同的增生为主要特点。
5、大汗腺样化生:囊肿的内衬上皮呈高柱状,胞体大,核小而圆,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呈强酸性,颗粒样,游离缘可见小球形隆起物,这种上皮的出现常为良性病变的标志。
乳腺囊肿增生的诊断
乳腺囊肿病具有以上五种病变,它们并不同时存在,乳头状瘤,腺病和囊肿是其主要病变。
各种病变的出现率与取材多少有关,如切片中找到5种病变中的3种或3种主要病变的两种即可诊断本病。
乳腺囊肿增生病因复杂,多因卵巢功能紊乱致乳腺上皮增生脱落等。病理多样,有囊肿、上皮瘤样增生等。诊断需找到 5 种病变中的 3 种或 3 种主要病变的 2 种。患者患癌率较正常人群高 5 - 10 倍,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