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补钙对宝宝不良,那儿童补钙过多有何危害呢?研究表明,长期补钙过多会使血压偏低等。大部分家长常因多汗等症状就补钙,其实可能是缺维生素 D。应科学补钙,避免盲目,重视饮食补钙等。

儿童补钙过多的危害

血压偏低,增加心脏病风险

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儿童长期摄入过量钙会导致血压偏低,增加日后患心脏病的风险。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个专家组对3-5岁间79名儿童进行观察发现,每摄入1000卡热量的食物中,每毫克钙就会使收缩压下降2毫米汞柱。

引发多种疾病

体内钙浓度升高会成为多种疾病的祸根。例如:
1. 眼内房水中钙浓度过高,可沉淀为晶体蛋白聚合,引起白内障而失明。
2. 尿液中钙浓度过高,在膀胱中容易形成结石,给尿路埋下隐患。
3. 尤其是在同时摄取较多维生素D时,可能会将肝、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像骨骼一样“钙化”,丧失功能,后果不堪设想。

影响微量元素吸收

体内钙水平升高,可降低人的食欲,并抑制肠道对锌、铁、铜等元素的吸收,导致患上微量元素缺乏症。

儿童科学补钙常识

警惕盲目补钙

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多汗、睡眠不安,就会马上给孩子补钙。实际上,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缺钙,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大部分小儿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障碍而发生缺钙的。所以,儿童要重视补充维生素D,在明确维生素D不缺乏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检测是否缺钙。

理性看待钙产品广告

不要盲目听信钙产品广告宣传。
1. 如有些钙产品广告称“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
2. 有的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钙品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
3. 有的广告宣称钙剂在骨骼中沉积率很高,一般人体内钙的阈值是1000~1500mg,钙的摄取再多,钙的阈值也不会升高,因此也不会沉积更多的钙。

选择合适的补钙方式

选用钙制剂,首要看钙在制剂中占多少百分比,然后结合每天需要补充的量再补。轻度缺钙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补钙。日常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鸡蛋、海带、紫菜、虾皮、豆制品、芝麻、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g鲜牛奶含钙120mg,对于不挑食、偏食的小儿,基本能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更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避免选择碱性强的钙品

考虑到儿童肠胃功能较弱,应避免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在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还必须防止积蓄中毒,因为存在个体差异,不是所有小儿缺钙的同时也一定缺维生素D的。部分小儿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积蓄中毒现象。

特殊情况需谨慎

必须提醒的是:对患有心脏疾病、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以免药物相互作用而对患儿造成不利影响。

儿童补钙过多危害大,易致血压低、患心脏病等。补钙别盲目,先明确维生素 D 情况,再测是否缺钙。日常可通过改善饮食补钙,避免食用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钙品选择和服用量,避免积蓄中毒,心脏疾病患儿需遵医嘱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