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9 月 6 日,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因胰腺癌辞世,提醒我们谨防胰腺癌“偷袭”。胰腺虽小作用大,胰腺癌却凶险,近年发病率升高明显,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易青睐特定人群,需提高警惕。
早期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1. 腹痛
癌肿如果发生在胰体、胰尾部,很早就出现腹部钝痛或隐痛,患者常常说不准具体部位。
此外,胰腺癌的腹痛与饮食无关,而与体位有一定的关系。
仰卧与脊柱伸展时疼痛加剧,夜间常使患者辗转不眠,采取蹲下、前倾坐位、蜷膝卧位,可使腹痛减轻。
2. 黄疸
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
黄疸会一天天很快加深,患者粪便呈陶土色,皮肤瘙痒。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却往往只有轻度升高。
所以,如果黄疸很深而转氨酶低于400单位,应该高度怀疑是阻塞性黄疸,不要轻易当做是肝炎。
3. 消瘦
胰腺癌虽隐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却遮掩不了。
约有80%的患者有引人注目的体重减轻,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30公斤,渐呈恶病质状态。
快速消瘦除了癌肿的消耗外,还有以下原因:进食少;胰液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了继发性糖尿病。
此外还有近期出现的脂肪泻或糖尿病突然加重,胆囊肿大、腹部肿块、发热、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胰腺癌的凶险性
胰腺位于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是一个非常小而又不显眼的器官。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其中,胰腺癌更是让人闻之“色变”,近年来己取代肝癌而跃居“癌中之王”,被国际卫生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胰腺癌是一种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
其发病率以前仅占恶性肿瘤的1%,而近年来己成为发病率升高最为明显的恶性肿瘤。
我国胰腺癌的年发病率为5.1/10万,较20年前大幅升高。
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所以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难以得到早期治疗。
当胰腺癌确诊时,多已有广泛转移,手术切除率低。
胰腺癌的预后极差,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为3%,中位生存期仅6~10月,有转移者仅3~6月。
我国外科的统计资料显示,5年生存率在5%左右。
胰腺癌易青睐哪些人
目前的研究表明,胰腺癌存在着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筛查和监测,能够尽早发现胰腺癌,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胰腺癌易青睐以下这几种人:
1.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2. 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
3. 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4.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胰腺癌发病中占5%~10%。
5. 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
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6. 良性病变进行过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升高1.5~5倍。
7.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有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
8. 内乳头状黏液瘤也属癌前病变。
胰腺虽小作用大,胰腺癌却凶险无比。早期症状难察觉,易延误诊断。高危人群需警惕,吸烟等因素易中招。确诊时多转移,预后极差。提高对胰腺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