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危害大,早期症状易被忽视。便血、腹泻等可能是前期表现,持续不缓解应就医。便隐血试验简便易操作,药店可买试纸检测。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与饮食等因素有关,保持传统饮食结构值得关注。
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容忽视
早期症状易被误判
大肠癌,即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早期大肠癌可能会出现便血、腹泻以及突然发生的无原因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良性病变中。因此,很多人会将便血误认为痔疮,将腹泻误认为肠炎或痢疾,对便秘也往往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然而,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大肠癌的前期表现,如果持续存在(例如便血、腹泻超过一周),并且无法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
只要能做到早诊早治,很多大肠癌患者可以当天进行手术,当天出院。早期发现大肠癌至关重要,而便血是其早期表现之一。因此,进行便隐(潜)血试验是早期“逮住”大肠癌的方法之一。普通人也可以自行进行该检查。目前有一种粪便隐血试纸,可以在普通药店买到,方便且准确率较高。将试纸插入大便中,试纸会显示阴性或阳性。如果出现阳性标志,则提示需要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与大肠癌风险
欧美国家大肠癌发病率高的原因
欧美国家曾是世界上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科学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与他们长期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有关。美国人开始提倡健康饮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肿瘤等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大肠癌发病率从40年前的10/10万上升至目前30/10万。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人们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以及体力劳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过剩”的营养间接地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或出现便秘,使有毒物质堆积。粪便中有害物质长期潴留,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或易致肠道炎症。
预防大肠癌,从健康饮食开始
“忆苦饭”的健康意义
吃糠咽菜被大家称为“忆苦饭”,但现在却成了预防大肠癌的主要武器。保持中国传统的以谷类、蔬菜为主,鱼肉蛋白为辅的饮食结构,值得现代人关注。
警惕“癌前疾病”
超过10年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和大肠腺瘤均视为“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大肠癌早期症状,如便血等,持续不缓解应就医。便隐血试验简便且准确率高,可自行操作。欧美国家因饮食习惯致大肠癌高发,我国也呈上升趋势,与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保持传统饮食结构,预防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