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监管总局清单发布意义重大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 62 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系列清单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如报道中提到,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原则,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风险管控清单,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践行。
首批发布的 33 个清单涵盖了食品生产、销售、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等多种业态以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食品类别。如今,加上新发布的 62 项清单,为食品企业精准防控风险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参考和指南。
这些清单明确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风险点、管控措施及频次、责任人员等内容。以“食用植物油生产”为例,清单聚焦多个方面,对全链条风险逐一列举;“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的清单,更是细致到清洁剂使用、餐饮具消毒等小细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精准有效的防控策略,从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总之,市场监管总局的这一举措,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人民群众能够吃得更加放心、安心。
二、清单内容涵盖广泛
(一)明确重点环节与风险点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保健食品生产)涵盖了生产者资质、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委托生产、产品检验、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食品管理和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管理、信息记录和追溯、问题整改等 13 个方面。在生产者资质方面,明确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超过有效期仍进行生产,生产的保健食品及原料提取物、复配营养素等不在《食品生产许可证》许可类别和明细范围内,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发生变化未按规定进行许可变更等风险点,并提出了建立自查制度、提升主体责任意识、依法组织生产、及时提出变更申请等管控措施。在生产环境条件方面,如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的距离等也有明确的风险描述和管控要求。通过对这些重点环节和风险点的明确,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风险管控指引。
(二)为企业提供精准防控指南
该清单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科学识别风险、精准防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南。企业可以参考这份清单,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查找确认风险点。例如,企业可以对照清单中的各个环节,对自身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同时,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注册证书和备案凭证所载明的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将风险管控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机融合,把管控要求贯穿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在“最小工作单元”实现精准防控。这样一来,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健食品。
三、企业应动态调整清单
(一)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在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波动、原材料供应的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新情况都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点。例如,随着市场对某种特定原料的需求增加,企业可能会调整供应商,而新的供应商可能存在不同的质量风险。又如,生产工艺的创新可能会引入新的风险因素,如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新的操作流程可能导致的人为失误等。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动态调整风险管控清单,以确保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特殊剂型的风险管控
如果企业生产的保健食品包含饮料、酒、饼干、糖果、糕点等剂型,其风险管控不仅要满足保健食品生产的要求,还应同时符合相同剂型普通食品的风险管控相关要求。以保健食品饮料为例,除了要关注保健食品特有的功效成分稳定性、标签合规性等风险点外,还需考虑普通饮料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水质安全、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等风险。据统计,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产品召回事件占比较高,可达[具体数据待补充]。因此,对于生产特殊剂型保健食品的企业,必须更加细致地进行风险分析,确保风险管控清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动态调整的方法与流程
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通过内部自查、外部审核、消费者反馈等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点。当发现新情况时,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同时,要明确责任人员和调整的时间节点,确保动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新的风险管控要求,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清单推动行业发展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发布与实施,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清单为食品行业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风险管控流程。通过明确不同业态、不同类别食品的风险控制环节、风险点、风险描述及对应的管控措施、目标、频次和责任人员,促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细节,强化内部管理。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清单要求严格控制环境温度,避免食品受到温度影响而变质。据统计,约[具体数据待补充]的食品变质问题是由于加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严格按照清单要求进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概率。
其次,清单有助于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它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地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策略,从而在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清单的发布也为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信息共享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为例,通过参考清单,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基础风险和过程风险,加强对厂区环境、虫鼠害防控、车间环境等环节的管控。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行业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再者,清单促进企业将风险管控融入日常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企业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监管,而是主动将风险防控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将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要求融入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嵌入日常管理之中,企业能够真正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可防可控。例如,企业可以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制度,对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鼓励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发布与实施,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推动了食品行业向更加安全、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