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独,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地下块茎,性寒味苦咸有小毒,具化痰散结等功效。其含多种成分,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如对肉瘤 180 等。现代应用于癌症疼痛等,外敷内服皆有效,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黄药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黄药子的基本信息

黄药子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黄独的地下块茎,又名黄独。其性寒,味苦、咸,有小毒。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癌症肿瘤等病症。

黄药子的毒副反应

1、黄药子内服有时可对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故长期用药者应注意观察肝功变化。
2、如一次用量过大有时亦能引起中毒反应。

黄药子的成分药理

1、黄药子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
2、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
3、实验研究证明,黄药子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宫颈癌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4、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中,用试管内(Hela)试验证实,黄药子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
5、我国学者用黄药子复方抗癌乙片(黄药子、夏枯草等)对用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磷状上皮癌前病变及癌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6、抗癌乙片对食管重度增生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实验证实,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精脒和唾液精脒含量,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有较好的食管癌前病变阻断性治疗作用。
7、此外,黄药子对动物实验性缺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黄药子癌症的现代应用

a、癌症疼痛

1、杨氏报道,用癌症镇痛散(含黄药子复方)外敷治疗各种癌性疼痛91例。结果显效42例,良效、有效各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1%。动物实验表明本品能提高痛阈值且无毒性。
2、孟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黄药子、三七、蚤休等)制成止癌抗癌丸和膏剂,内服加外贴治疗各种癌症晚期患者58例。结果30min止痛41例,50min止痛17例,止痛持续时间2h 10min~21h,止痛满意者54例。用药后延长生存3~6个月者30例,延长生存1年者15例,2年者7例,疗效不显着6例。未见毒性及不良反应。

黄独(黄药子)性寒味苦咸有小毒,功能多样。虽有肝损等毒副反应,但对多种癌症有抑制作用,如对肉瘤 180、宫颈癌 14 等,还能治疗甲状腺肿等,外敷内服皆可用于癌症疼痛,且未见明显毒性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