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严重恶性肿瘤,引起因素多。那如何预防呢?可通过健康饮食、维持理想体重、养成健康排便习惯、规律运动及定期筛检来预防。其早期症状有腹胀腹痛、便血、贫血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预防大肠癌的方法

1. 健康饮食

许多研究表明,摄取过多的动物内脏或高脂肪食物会增加患大肠癌(结直肠癌)的机会。摄取红肉比摄取白肉(鸡肉、鱼肉)还多的人,患病机会更大。
由于大肠癌与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有关,应减少进食高脂肪食物,并多进食高纤维食物(纤维是指生果、蔬菜、五穀类及豆类那些不能消化的部分)。纤维可以吸收肠内水份,从而使粪便体积增大,刺激肠内壁的蠕动,缩短肠内致癌物质的停留时间,降低患大肠癌的几率。所以,每天应摄取5份以上的蔬果。另外,应减少抽烟、喝酒,因为抽烟已被公认为致癌物,酒精热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2. 维持理想的体重

食物上尽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运动,把体重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指标。

3. 养成健康排便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保持健康的排便习惯,可以缩短致癌物质在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每次如厕后也应注意粪便的颜色与性状有没有异常。

4. 规律运动

经很多研究证实,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减低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原理可能是:适量运动可以有助加速大肠的蠕动,缩短粪便通过的时间,以此减少致癌物与大肠内膜接触的机会,大大降低患大肠癌的几率。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可以运动30分钟以上,散步或者快步走都可以,这样就可以有助减低患上大肠癌的机会。相应的,运动量越大,相对的益处也随著增加。

5. 定期做筛检

由于大肠癌形成的时间会很长,所以如果能在早期检查出肠内存在息肉,就可以在息肉未变成肿瘤之前切除。因此定期身体检查可预防肠癌的形成。
50岁以上、无症状者,建议每5年做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每年做大便潜血反应检查;如果有息肉、大肠癌术后(一年内应先接受一次)、有大肠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险群,建议3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大肠息肉、幼年型息肉症、遗传性非息肉症大肠直肠癌等高危险群,则建议1至2年做大肠镜检查。

大肠癌早期症状

1. 腹胀、腹痛

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

2. 便血

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有这种,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五。这也属于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3. 贫血

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4. 肿瘤阻塞

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

预防大肠癌需健康饮食、维持理想体重、养成健康排便习惯、规律运动及定期筛检。早期症状有腹胀腹痛、便血、贫血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早期发现大肠癌,守护健康。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