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牙有诸多表现,如流口水、啃咬等,还可能伴有低热等症状,让宝妈们烦恼。长牙时可采取多种护理方法,如用生姜红糖水等,同时要注意正确护理要点,及时护理好,就能轻松应对。

宝宝长牙的常见症状

1. 流口水

宝宝长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爸爸妈妈如果仔细查看宝宝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

2. 啃咬

宝宝长牙最大的特点,就是啃咬东西。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可以说,只要看见什么东西,就拿来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

3. 疼痛

疼痛和不舒服,是宝宝长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为牙床发炎,而发炎是柔软的牙床纤维对付逼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

4. 易怒

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和烦躁。

5. 拒绝进食

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因为很想把个东西塞进嘴巴而显得急欲吸奶,而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就拒绝进食。

6. 轻微发烧

这是因为牙齿穿出口腔黏膜过程中,所引起的正常发炎反应。若宝宝有腹泻、发烧超过38.5℃、脱水、起疹子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要先前往小儿科就诊,以排除其他感染。

宝宝长牙发烧怎么办

其实,只要宝宝发热的时候精神状态不是太差,温度没超过39.4摄氏度,爸爸妈妈们完全可以自己处理。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倘若发烧时面色苍白,手脚冰冷,就说明宝宝的体温还会上升。倘若宝宝的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了。

1. 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

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宝宝也愿意吃。父母们可以一天给宝宝喂2~3次,宝宝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2. 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

说明宝宝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这时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3. 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

就说明宝宝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爸爸妈妈应该让宝宝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宝宝长牙期间的护理要点

1. 正确使用牙胶

要正确并有选择地使用牙胶等磨牙工具,过多地使用牙胶对宝宝没有好处。

2. 牙龈按摩

宝宝长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宝宝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妈妈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宝宝的口中磨擦牙龈,这样会对宝宝有所帮助。凉凉的出牙环也可以用来缓解宝宝长牙时的牙龈不适。

3.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牙齿发育是有利的。

4. 长牙不会引起发烧

有的宝宝会在长牙时发烧,如果妈妈发现宝宝长牙发烧,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检查后对症治疗。

5. 避免甜食

在两餐饭之间只要添加些水或普通纯牛奶即可,不要让宝宝喝果汁或其他饮料,因为里面存在大量的糖,容易诱发龋齿。如果妈妈想给宝宝喝些果汁或加了甜味剂的牛奶,可以直接让宝宝在用餐时饮用。

6. 及早使用水杯

宝宝6个月大时就可以使用水杯,1岁时就别再给宝宝用奶瓶了。这些有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

7. 纠正不良习惯

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避免将奶瓶拿得太高。宝宝如果有吮手指、咬嘴唇、咬物、吐舌、下颌前伸等不良习惯以及奶嘴使用时间过长等,妈妈要及时纠正,因为这些因素会让宝宝牙齿变成地包天,即宝宝牙齿出现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下颌前突。

8. 及早刷牙

宝宝出第一颗牙时,妈妈就应该帮宝宝刷牙了,一天两次。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就寝前。要用轻柔的婴儿牙刷,挤上少量的牙膏,轻轻地帮他刷牙。注意不要让宝宝吞食牙膏。

宝宝长牙期间会有诸多表现及问题,如流口水、啃咬等,还可能伴随低热等症状。护理要点众多,包括正确使用牙胶等工具、母乳喂养等。宝妈们要及时护理,学会应对,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